美文网首页
东巴音乐

东巴音乐

作者: 不断长牙齿的大猫 | 来源:发表于2023-03-04 17:06 被阅读0次
    东巴文化研究院演奏团

    东巴音乐,是指:东巴,在宗教祭祀活动中,所吟诵的一种曲调,并伴有器乐,是东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东巴音乐,流传于东巴口头,或零星保存于东巴经和东巴画中。除了占卜经书以外,东巴经书都是要通过诵唱表现出来的。

    东巴音乐,其唱腔音乐中,有五十种左右。它的吟唱,以纳西族民族曲调为基础;在器乐上,主要是用:板铃、板鼓、锣、钹等,节奏单一,谱点简单。

    东巴音乐,除了上述的乐器之外,诵唱和声乐中,还包括:配合诵唱和祭仪动使演奏的器乐。

    东巴经里,记载了民间使用的一些乐器名称和演奏情景,如比:喱(竹笛)、空苛(口弦)等。

    一些民间乐器,也作为祭物出现在东巴教祭仪中。

    作为配合诵唱和祭仪活动使用的东巴教乐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牦牛号角(纳西语称“泊苛”):用长一尺左右的牦牛角或犏牛角做成,角尖有吹孔。用时,手托牛角,嘴对角尖朝角孔吹之,声为“崩……”,其音悠长。一般单独使用,不和乐。用于请鬼诱鬼仪式。

    白海螺号角(纳西语称“都盘富忍蒙苛”):用出于湖、海的白海螺做成,大小不等,一般长六七寸,有左旋螺、右旋螺之分。用时,将一手掌放入螺旋口握住,掌握旋口出气孔,另一手托螺身,嘴对螺顶小孔吹之,声为“崩路路路……”,其音洪亮而悠扬。一般两只同时使用,且与其他乐器和乐。用于请神迎神科仪。

    花斑螺号角(纳西语称“此洛”):用出于湖、海的花斑螺做成。大小不等,一般长八九寸左右,亦分左旋螺和右旋螺。用法同白海螺号角,亦成对使用,一般用于祭祀死者的仪式。

    螺号(纳西语称谓为“补苛”):用产于湖海的海螺做放成。大小不等,一般长一尺左右。用法同上。

    牛皮鼓(纳西语称“丹古”):用柏木等薄木片弯成圆形圈框,将牛皮蒙在圈的两面,形成扁形圆鼓,直径有一尺二左右。

    木片圈框的两边对应处,各钉两个钉钩,又各系一绳子于两钉钩,于两绳合提,鼓面成平状。

    圈框的另外对应两边也各有一,系上牦牛或麂子尾毛,垂于鼓的两边,以作装饰。

    然后把一桑木片上节弯成半圆形,顶端包布成团为鼓槌,下节刻些花纹图案手柄。

    再将鼓的一绳系在房柱上,另一绳由东巴持之,击鼓而鸣或两绳提上,东巴边舞边上下击鼓而鸣。牛皮鼓是东巴教教的主乐器之一,主要用于祭鬼仪式。

    手摇鼓(纳西语称“单邦啷”或“歌咚”):形如货郎鼓。用木等薄木片弯成圆形圈框,芽圈框木片女一不乎枘,圈框左右边对称处,各钉一个钉钩。

    将牛皮或羊皮蒙在圆形圈框的两面,于圈框处缝合皮子,便成鼓面。在左右圈框钉钩上各系一皮条,末端结一个皮结便成鼓槌。

    使用时,石乎持木柄,左右摇动,丙皮条上的皮结鼓槌各击一鼓面而鸣。手摇鼓的大小一般区别不大,鼓面直径为16厘米左右,侧面宽4-5厘米。

    手摇鼓常与哥盘铃一同使用,用于祈神禳鬼的舞蹈中,是东巴教的主要乐器之一。

    盘铃(纳西语称“孜朗”或“尔啷”):黄铜制成,形状子。铃面较平而宽,其大小不等,一舣直径20厘米左右,铃面垂直高度为3厘米左右。大者直径为27厘米,铃面垂直高度为3。5厘米;小者直径为1 1厘米,铃面垂直高度为2. 5厘米。

    铃面的中间一圈,有表示八方的八宝图饰。铃心有孔,里外两面各有穿孔的牛皮圆垫片,牛皮带子穿系于孔,里面加串一个厚3厘米左右的铜垫或木垫,纳西语称“什罗孜股”,即祖师东巴什之座位。

    在铜垫或木垫上系一牛皮带子,末端系一个3厘米左右的圆木节为铃丁。

    铃孔外面的牛皮带子为持手处,并系有五色带和鹰爪、岩羊角、獐牙等物。

    使用时,左手持系带,左右摇摆,铃丁击铃面而发出清脆洪亮的悦耳声音。盘铃广泛用于各种东巴祭仪之中,是东巴教主要乐器之一。

    锥锣(纳西语称“马锣”):铜制单面锣,与今日的锣无异,只是略小。用于祭素神、祭署神和跳东巴舞的各种仪式中,据说曾是赶马人用物,故又称马锣。

    锣(纳西语称“尔砻”):与现今的锣同,用于舞蹈中。

    铃(纳西语称“足汝”):系在法杖头上的铜制小铃。用盯,摇动法杖而鸣。用于开丧、超度等仪式中。

    东巴教的器乐与声乐不同,即并非所有的祭仪都有器乐演奏。

    在东巴教的祭天、祭战神、祭祖、祭雷电神、祭星、祭五谷神、祭三朵神、祭山神等仪式中,则一般很少使用乐器。

    东巴教,还有东巴器乐、东巴音乐,在东巴教祭祀活动中,声乐、音乐和器乐、音乐相合,可以演奏出节奏鲜明、音调宏亮的和声乐章。

    东巴经典中的诗体韵文,不仅是东巴祭司,凭借神坛吟诵的经文,也是东巴祭司和民间歌手,在歌场吟唱的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精神财富。

    各个民族的文学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风格,它是民族的审美情愫,共同组织起来的艺术奇花。

    东巴经中的韵文和民歌,是构架纳西族心理素质的传统文化的积淀,认真研究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学的表现方式,不仅是发掘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的需要,同时也是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项工程。

    在研究东巴经韵文和传统民歌特色的一些文章里,都说:东经韵文中的“增趣”,是东巴经韵文和民歌和艺术特色,也是它的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东巴音乐的传承方式:

    一是世袭相传:

    此种传承方式,不仅能使唱腔完整保留、还能保持原有唱腔的精华。

    二是师徒传承:

    这也是东巴唱腔传承的主要方式。大多数东巴祭司的唱腔,就是依靠此种方式传承的。

    师徒传承的唱腔风格,多呈现混杂的倾向。

    由于拜师学艺的时尚,跨地教派间、东巴祭司们,时常切蹉与交流等,都使得此种传承方式和唱腔,混杂现象日渐鲜明。

    三是私垫传承:

    由于学徒来自不同地区,天生受地域语言民间音乐风格、审美心理等的影响,而显现出师徒间、弟子间的个体风格,难以“协调”、统一。也正是如上各种原因而使得东巴唱腔,即具多元性,又具易变性。

    就东巴唱腔的现状而言,世人爱莫能助。

    随着东巴祭司的不断逝世,由其所掌握并拥有的唱腔,也将逐步消失。下世纪的人们,对东巴唱腔的了解与“接触”,只能是:残存的、“变调”的音乐和混响……

    东巴音乐,伴随着其文化,给古代纳西人,展示了生存的价值、勇气,也激励了他们活下去的信心和对未来目标的追求。

    对于古代纳西先民而言,东巴教及其一整套文化,均忠实地记录了纳西先民,从远古迁徙到游牧、狩猎、农耕等的生活历程。

    由古至今,东巴祭司,还通过东巴艺术,以及其中的音乐,这种——高级、抽象的精神需求,去传扬宗教教义、凝聚民(种)族信念。

    在此意义上看,东巴音乐和唱腔,既以唱的形式,传扬和保存部分东巴口诵经的内容,也对东巴文化的保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

    (读书笔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巴音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yy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