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攢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使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译文】
孔子说:“没有忧愁的人,那只有周文王了吧!他有王季做父亲,有武王做儿子,父亲开创在前,儿子接续在后。武王继承太王、王季、文王的功业,灭掉了殷而拥有天下。武王本身没有失掉显赫的名声,尊贵为天子,拥有四海之内的疆土与财富,后世建宗庙祭祀他,子子孙孙永保功业不绝。武王晚年才承受天命,到了周公,才完成文王武王的德业,追尊太王、王季为王,又用天子之礼上祭历代祖先,并将这种追祭礼节,通行到诸侯大夫以及士人平民。同时规定,如果父亲身为大夫,儿子身为士,父亲死后,应用大夫之礼安葬,用士礼祭祀;如果父亲身为士,儿子身为大夫,父亲死后,就用士礼安葬,用大夫礼祭祀。服丧一周年,通行到大夫,服丧三年,从下一直通行到天子。因为为父母服丧,没有贵贱之分,都是一样的。”
【体悟】
儒家倡“孝”,重视对于祖先的祭祀,甚至到了服丧三年这样的地步。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儒家是首选孝道的。
孝道重视的是传承,非常有利于农业社会家庭关系的稳定。中国近代以前的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家庭,家国一体,每一个个体是在在一个一个家庭的单元之内的。
工业社会的社会分工和规模化生产摧毁了家庭这样的农业单元,将每一个人独立为一个一个具体的个体。社会组成的分子是单个个体,那么将单个个体凝聚一起的是对于个体生命权利的充分尊重,神圣不可侵犯。
但是人类是群居性动物,对于组织有着深深地依赖。宗教、企业、政党、社团等等,都是。
企业要明白,每一个员工在任意一个企业里,都有正常的物质需求,这是“显”的一面,也有不可觉察,但是很重要的精神需求,对于组织生活的需求和群体性依赖。
所以,在企业内部,要创造有效多样的组织形态,这对于人才战略非常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