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的大败局1+2在每天上班的路上读完。
相比于充斥机场书店的成功学,大败局给我的警醒更多。
简单总结了以下几点:
1.大部分的失败在于对普遍商业规则的不尊重。
当然,偶尔运气好的企业,在初期即便不尊重商业规则也顺风顺水的大卖产品。
那是因为当时的市场存在着大量的“低垂的果实”。
转换到我现在的工作场景就是对于管理环节的不尊重。
认为软件的测试是多余的,没有人关心进度表甘特图,也没有人跟踪项目周期和组员的日报周报。
-
和资本走得太近
在大败局2中大量的企业都存在着“给资本市场打鸡血”似的收购兼并。
转换到我现在的工作场景就是“上市并不是企业的唯一上升途径和终极目标” -
政策导向型的行业
对于这种特殊的行业有特殊的战略要求,并且会受到国家政策调控的巨大影响。
这要求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要好。
转换到我现在的工作场景就是资金储备要足够维持一个安全周期(3个月?6个月?)
同时多看新闻...... -
如何识别大忽悠
这还真是一个难题。目前我还没找打特别好的一个识别的方法论。
5.创新是一个企业的发展之源
创新并不是年年让企业替代自己的拳头产品,而是要保证一定比例的更迭。
转换到我现在的工作场景是先升级到产品思维,再升级到产品线思维。
- 企业的激励政策
这一点就是太明显了。管理层收购MPO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代表着管理层会对企业有责任心。
当然,如果和资本走得太近,MPO很容易变味。
另外一个事情,当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时候,内部的激励政策难免出现不匹配。
这就需要建立配套建立起人力资源的晋升和激励的体系。
很多企业内部的分部克扣账款,或者拿回扣本质上都是自我收益不足+监管不力。
转换到我现在的工作场景就是【销售是拿项目的利润提成的,但是项目经理没有提成】
所以很多项目经理会产生【为啥我要多接一个项目?】的懈怠。
当然项目经理身兼的项目多了也必然会产生质量问题,这是另一个话题。就不在这里展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