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来看我的妈妈一起看“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小痞子一样的性格超级可爱的。她绝不是那种循规蹈矩遵从社会规范的人,嫁进吴家之前她不需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婚后才开始痛苦的改变自己,期间有很多笑点,孙俪演的很传神,虽然努力装成淑女,但内心还是那个小痞子。后来家逢巨变,她独立撑起家门,为了重现吴家荣光,也因为她内心中深藏的赌性,她竟然敢把全副身家压上,将家族事业重新推向顶峰。剧中的好多管理手段都是现代管理学提倡的科学管理方法,员工持股啦、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啦,剧中出现的银行挤兑更是让我这个学金融的目瞪口呆,没想到看个剧还能看到银行同业拆借和银行倒闭的连锁反应。还有周莹去上海以后一手买现货一手买期货对冲风险,简直走在世界最前沿啊!
最让我感动的是周莹开办女童学堂的那一段。我看剧很少哭的,看到周莹跑到老长工家劝说他们送女儿入学的时候我哭了(哭点好奇怪)。如果近代真的有这样一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能够提前几百年意识到女童受教育才能提高全社会素质,该有多好。只有女孩子受到教育,才能让下一代最早的受到科学的照料,才能使下一代尽早启蒙知识,才能塑造一个全新的下一代,从而提高全民素质。如果真的有人意识到这一点,那她就是近代伟大的教育家,能让社会进步一百年的那种。
据调查,女性受教育程度跟新生儿出生率有很大关系。一个国家成年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少生孩子,新生儿出生率就越低。为什么我们国家,还有韩国日本现在出生率都很低,就算政策鼓励也很难回升,就是因为女性受教育程度基本与男性持平,她们视野开阔,有理想事业等等其他方面的追求,没空像几十年前一样在家生很多孩子了。像印度,还有一些非洲国家,也想控制出生率,但是收效甚微,就是因为没有做好女童教育的普及,女性自我意识还没有觉醒。
顺便说一句,因为身在国外,我接触了好多外国人,他们最喜欢问我当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他们大概觉得所有试图控制人的自由选择的行为都是不对的),我都会回答这个政策已经取消了,而且就算当年你生了第二个也就是交点儿罚款而已(详见葫芦娃他爹)。说实话,我觉得这个政策真的是迫使父母把所有的教育资源都倾注在唯一的孩子身上,有效的提高了几代人的素质。尤其是一些本来重男轻女的家庭,也不得不注重女儿的教育。当我们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女性逐渐做了母亲,必然会给孩子更好的早期教育,新生儿的素质会再上一个台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