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2016年,看到杨绛先生逝世的新闻,就有想法读这本书,与其说对书有兴趣,不如说对作者一家有兴趣,带着窥探心理,读了这本书,当读完这本书,其实内心真的是久久不能平静,也感谢我的窥探心理,真正的见识到最美最简单的爱,就在这里
杨作者: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
书中主要人物:
钱钟书:作者的丈夫,(1910年-1998年)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教授。主要作品《围城》 《管锥编》
钱 瑗:作者女儿,(1937年5月-1997年3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家福杨绛先生享年105岁,独生女儿在她87岁那年去世,紧接着第二年丈夫去世,女儿生前无子女,在其93岁高龄出版了这本书!杨绛先生从2001年起,将稿费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到她离世累计捐款一千多万元。
与其说这是一本回忆录,不如说这是一本关于爱的书。里面有最好的友情,最好的亲情,更有最好的爱情。
杨绛先生和丈夫钱钟书都是中国顶尖的学者,文坛高手。原本以为这样的大学者,生活中应该是刻板无趣的,说话都是字斟句酌。当进入这本书中,很快就会被作者朴实无华的文字,以及书中人物可爱呆萌的生活状态吸引.
这本书分三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作者都是以梦境的形式,描述作者在丈夫和女儿最后的那段岁月,三人相互温暖、相互牵肠挂肚。第一部只有短短的两页结束,第二部的开头就是爸爸在家里给女儿捣蛋,被女儿当场抓获,然后找妈妈求救的欢乐场面。欢乐的时光很短暂,马上一家人就走上了古驿道。说实话,读到快结束也没有明白古驿道是怎么回事,才终于明白,这一切只是作者的一个比喻。把这个过程比喻成了一个梦——
“圆圆,阿圆,你走好,带着爸爸妈妈的祝福回去”我心上盖满了一只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这时一齐流下泪来。
我只记得前一晚下船时,钟书强睁着眼睛招待我;我说:“你倦了,闭上眼,睡吧。”他说:“绛,好好里(即‘好生过’)”。我有没有说“明天见”呢?
一阵旋风把我卷入半空。我在空中打转,眩晕的闭上眼睛。我睁开眼睛,我正落在往常变了梦歇宿的三里河卧房的床头。不过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
到这里已经泪奔了!
第三部开始真正的回忆他们仨。
最美的爱情从两人一同踏上牛津求学的路上开始,两人生活的点滴,朴实又到处都有乐趣。从两位生活白痴开始钻研烹调各种美食,到一有时间就到处逛,在他们眼里,叫做“探险”。在求学期间,他们有了爱情结晶——
钟书谆谆嘱咐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生完孩子后——
钟书叫了汽车接妻女出院,回到寓所。他炖了鸡汤,还剥了碧绿的嫩蚕豆瓣,煮在汤里,盛在碗里,端给我吃。钱家的人若知道他们的“大阿官”能这般伺候产妇,不知该多么惊奇。
瞬间觉得男友力爆棚,MEN的一塌糊涂。
相濡以沫在艰苦岁月里,三人是相互的明灯——
沦陷区生活艰苦,但我们总能自给自足。能自给自足就是胜利,钟书虽然遭厄运播弄,却觉得一家人同甘共苦,胜于别离。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书中讲的最多的还是他们的女儿圆圆,讲圆圆最多的就是她很乖,聪明、温厚、好静、胆子大,喜欢格物致知,像钟书。每次夸奖圆圆,都能透过女儿,感受到她发自内心对钱钟书的欣赏。
在和平年代,他们仨喜欢把每次分离时的所见所闻,和思念之情详尽的记录下来,这些琐琐碎碎的事儿,他们称为“石子”
书的结尾——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仨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姿势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又一次泪奔了!
2016年,杨绛先生去世,祝福他们一家三口,此时已经团聚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