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的大江大河,我们的八零年代

我们的大江大河,我们的八零年代

作者: cbe60ff51ffa | 来源:发表于2019-01-04 16:53 被阅读27次

四十年很长吗?

从七、八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回忆起来,都仿佛在诉说另一个世界。

我们的国家,只用了四十年时间,就叫一个时代踪影难觅。

历史总免不了被反复地书写、表达、演绎,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不过,重点并不在打扮与否,而在于是否令人信服,做到了,就是好故事。

关于这四十年,故事很多,今年上映的《大江大河》可算是其中非常精致的一个,它叫观众们看到,最美的八十年代,是如何充满了希望。

八十年代

《大江大河》的故事,就从希望开始。

小辉看到姐姐小萍拿来的《人民日报》上恢复高考的通知,他心里的第一个念头是,不必再去插队喂猪了,终于可以读书了。他兴奋地站在山上大喊:“我们可以上大学啦!”

尽管还不能够理解透,不过他已经模糊地意识到,他的人生,更多人的人生,要翻页了。

下一页,改革开放,掀开了全新一段激情澎湃的岁月。

许多历史的动作,还需要再过一些时日才能看出当时的意义。但至少在当时,一切都是令人振奋的。

在八十年代的起始,血统、出身不再成为跟随人们一生的标签,给了每一个人以广阔的可能性。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会议上指出“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农村率先开启以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改革,城市的改革随后展开;

邓小平作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政治体制改革拉开帷幕。

国门打开,欧美日潮流涌入国内,日本电影《追捕》里矢村警长的喇叭裤、长头发、蛤蟆镜,塑造了一代人的审美;

国内娱乐行业复苏,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南斯拉夫革命歌曲《啊朋友再见》风靡大街小巷,邓丽君带着酒窝的“靡靡之音”解禁,飘进一代国人的心坎;

社会,活起来了!

《大江大河》的背景就设置在中国大地解冻复苏后的时代,剧中的氛围昂扬向上,生活处处见着新的可能。

小辉的父亲,一个因为被国民党抓去过的、半生唯唯诺诺的“坏分子”,目送儿子上了大学,残生终于得见光明;

小辉的室友“大叔”,拿着家人获得平反的信,与朋友抱作一团,泣不成声;

雷东宝拼出不要命的劲头,带领穷得放屁都是红薯味的小雷家大队,左突右冲,开起一个接一个的集体企业,让村民率全县之先领上了工资;

小辉工友寻建祥穿起喇叭裤花衬衣,宿舍墙上贴满矢村警长和女星的画报,时髦得可爱;

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生活的诗意和梦想。

八十年代,一个给人以希望的年代。

真的力量

看这部剧,常让人喉头哽咽、泪水奔涌,因它足够的真。

真挚的情感,人所共通,纵使没有经历,也不会觉得隔着一层。

询问正在追看的长辈,为什么喜欢,答以“感觉很真实,看这部剧就像把自己重新带入了那个心潮澎湃的年代,那时候唱的歌都不一样。”

再追问,那时候,是什么样呢?“大家还是过集体生活,但人有了一股冲劲儿。”

导演孔笙懂得人心:“我们就是想表现得更真实一点,还原那个年代更准确一些,不管是演员还是我个人,都感觉那个年代的劲儿是对的。”

作为一部影视剧,《大江大河》逻辑够流畅,人物立得住,情感不虚矫,电影质感的画面还原了场景的年代感,这些共同构成了它的“真”,在“真”如此稀缺的影视场,它的成功理所当然。

好的作品一定直击心灵。

雷东宝宋运萍夫妻。

《大江大河》的编剧袁克平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在剧本创作后期,为了加快速度,最后14集的剧本,由他口授完成,有好几次,口授中途,他痛哭流涕,不能自已,负责记录的编剧助理就默默等着,待他平复后再继续。

一部创作者自己都感动不已的作品,观者又岂能不动容。

最令观众感动处,是雷东宝的妻子小萍之死,那是前半部分的高潮。

因为前期无缘大学的遗憾,小萍的辛苦酸楚,她的善解人意,她的隐忍付出,使得其后她的惨死极具冲击力。

小萍死了,雷东宝没了妻儿,趴在灵堂里,哭哑了嗓子,在手上刻下“我这辈子不再娶”的血字。

小辉没了姐姐,赶到灵堂前,不愿相信眼中的一切,疯了似地抓起姐夫东宝衣领质问扭打。

小萍父母没了女儿,但一辈子的躲藏受怕,让他们失去了公开表露情感的能力,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出现在女儿的灵堂。

我想,倘如自己置身其中,亦将痛哭不已。

小辉没了姐姐,赶到灵堂前,不愿相信眼中的一切,疯了似的抓起姐夫东宝衣领质问扭打。

《大江大河》的正经身份是献礼片,一个带有距离感的身份,友人被我推荐时,皆误解为又红又正的说教剧。

它的确很“正能量”,剧中对原著里的改编确实加入了更多希望色彩。但不做作的主旋律,一样可以动人。至少,在可以做到的范围内,它做到了不虚假。

剧中几处克制的表现令我印象深刻。

如大叔带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消息跑回宿舍传递情况,众人聚拢起来,听他提高了嗓门:

“同志们,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向你们报告刚在北京闭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小道消息。报纸上说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胜利的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是一次继往开来,一往无前的大会…”

舍友二叔、三叔都嫌弃的扭过脸去,直到大叔说出“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一次斗争极其激烈的大会”,几人登时来了兴致,二叔跳下床,凑到跟前,侧耳倾听:

“斗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未来,到底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上,从1976年到现在,短短两年时间,中国发生了很多的事情…我们还要不要敞开国门,和世界接轨?有的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但欣喜的是,要求改革开放的力量占据了上风。”

话及此,大叔顿顿,“具体谁是改革派,谁是保守派,这些,我都不能说,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啊!”

如此巧妙的表达,点到为止,却饱含力量。

时代与命运

《大江大河》的原著叫《大江东去》,其实我更喜欢书名。一个人的命运,既要靠自我的奋斗,更取决于时代的进程。

如今二十来岁就愁房愁嫁的年轻人也许无法想象,老大岁数了还一无所有的感受。

我是在看到小雷家大队八十年代前的样子时,生此感慨。

雷东宝去当兵几年,复员回来看到寡居的母亲住的茅草房还在漏风,村里的青壮男性个个打着光棍,他自己被媒婆介绍的媳妇不是瞎眼的就是瘸腿的。

有看过的人感叹“多少年不吃面,不吃荤,不吃甜,那要多大的毅力”,那不是毅力,是活生生的,又逃不掉的日子。

穷,是最大的病。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他们的一辈子,就在那种境况中度过了。

他们最大的幸运,是在历史大潮涌起时,正年轻,有一身的力气去乘风破浪。

而已进入风烛残年的小雷家老书记,看到时代变局,只能感叹句“叔老了,但你们还年轻”,然后将历史交由年轻一代去创造。

剧中三个年轻人,代表八十年代中国人的三种典型形象,三种主要命运。

宋运辉,在桎梏的年代里对知识如饥似渴,但毫无机会,一旦进入大学,就奋力跳出贫乏,在国营企业里稳扎稳打。

雷东宝,农村集体经济的带头人,一身蛮劲,不顾章法,凭着胆大敢闯,打出一片天地。

杨巡,一身机灵劲,在商品经济刚开放的灰色空间里以卖馒头起家,环境宽松时生意就好点,口子收紧了就被多抓几次,后来,远走家乡去市场上闯荡。

他们各自背负着一段故事,那故事里,既有成就欣喜,也有困顿失意,不管怎样,他们都在努力奔走,一切,只为改变命运。

就像袁克平说的,大狗叫,小狗也要叫,要试着努力,兴许可以留下点什么。

他们是那个年代年轻人的缩影,但不代表全部。

从旧的社会秩序轰然裂解到新的社会秩序重新生成的空间,不只深藏功与名,越是巨变的时代,就有越多惊心动魄的悲欢离合。历史的波折既把成功者推上舞台,也将失意者甩出大幕。

我们需要好的作品,这四十年,值得挖掘的故事还太多太多。

文章来源:www.hhtoutiao.com

相关文章

  • 我们的大江大河,我们的八零年代

    四十年很长吗? 从七、八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回忆起来,都仿佛在诉说另一个世界。 我们的国家,只用了四十年时间,就叫一个...

  • 我们为何澎湃—《大江大河》观后

    刚刚收官的《大江大河》带着“年度爆款”的标签和豆瓣的高分加持,在屏幕内外、网络上下收割了不少赞扬。宋运辉(王凯 饰...

  • 《大江大河》:那时,我们的世界那么小

    《大江大河》热播,涌现出很多话题。 有颇像章子怡的童谣,有不讨喜的雷母式婆婆,有1978年恢复高考的那种千军万马闯...

  • 大江大河——我们都是亲历者

    又一年快过去了,本来想凑热闹,也写个2018年终总结。刚刚把思路切换到怀旧状态,没曾想,因为看了《大江大河》,记忆...

  • 大江大河

    改革开放后的那个年代,中国无论在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在对外交往方面的进步可以说是一日千里。那个年代里,只要你敢想...

  • 大江大河

    读了五分之一,就决定去买一套书;我对买书很坚持不买小说,只买可以放的住的;可是这次毫不犹豫的去买了一套;当当...

  • 大江大河

    从古至今, 大江大河奔流不息, 白昼或黑夜, 多少人在其中沐浴、欢歌亦或悲戚, 但是呀, 那浑浊的水不会为谁停留,...

  • 大江大河

    清泉很清澈很高傲,但它只是小溪。大江大河虽然浑浊,却能藏龙纳蛟,哺育九州,历史如流,终归百川入海,汇聚一流。

  • 大江大河

    在高中读《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我惊讶于居然会有这样一本让我内心激荡起伏的书,让我获得了很大的内心力量。当时我想...

  • 【大江大河】

    好像我每天都有多写一些字数诶。 好不容易啃完了大江大河的原著,今天来写一写我的读后感。 首先,为什么用“啃”这个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的大江大河,我们的八零年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dk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