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一周到深圳中心书城趣阅岛给孩子们讲绘本相隔了整整一周,刚好给了我和郑博士充分的准备的时间。
在上周三我们做故事和实验测试的时候发现,做水的形态的实验,要满足每一个孩子的体验感,就必须面对孩子们特别兴奋的场面。(我在想孩子们在学校里真是太压抑了啊),根据现实的情况,我和郑博士商量之后决定把实验调整成为“水过滤实验”刚好结合绘本内容所传递的一个元素,水的过滤。
提前来到现场试PPT,调整话筒,耐心的等待今晚要到来的孩子们。孩子们陆陆续续的开始进场了。
有一个小男孩,爸爸妈妈带过来的,他进来后径直走到我的跟前跟我打招呼,并且告诉我,他迫不及待的心情,这一刻,我觉得真孩子给到我莫大的鼓励和温暖啊。我们才只是见过一次,听我讲过一次故事而已啊。由此可见,我们成人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刻在影响着孩子们。生活处处都是教育,作为一个教育之人,真是应该时时刻刻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谨小慎微啊。
与孩子们做连接,最好的方式就是做游戏了,准备好的儿歌,因为手机没电了而无法应用,没有关系,那我们就做没有音乐的游戏吧。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游戏和故事是他们最好的朋友。我们先玩了“大西瓜、小西瓜”的游戏,这个游戏就可以观察到孩子的注意力,接着我们玩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游戏,我们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演示不同形态的雨声,这两个游戏,孩子们的参与度都很高,我看到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参与进来,因为简单。(对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不适合所谓的挫折教育哦,6岁以前孩子还在构建自我的阶段,这个阶段,我们要支持孩子的是,信任他,鼓励、肯定他可以做到的,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放松,打开自己,与这里的环境、与这里的老师、与自己,与其他的小朋友都产生连接。)
准备开始讲故事了,首先我们约定了一下纪律的规则,然后给孩子们示范了如何“坐”。(这个太重要了,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有优雅的礼仪,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原本不打算用投影仪讲绘本,是考虑到孩子们阅读的体验感,投影仪投放的绘本内容是没有那么好的。但是在上一次的绘本故事中,我拿着绘本,坐在后面的孩子,总会说:看不见,看不见,(也确实是,因为大多数绘本都不是教学绘本,孩子们的距离离远了之后,还真的是看不见,这也是我为什么在深度阅读活动中,为什么要每个孩子都有绘本的原因了。)所以这一次迫不得已还是得用投影,为了满足孩子们都能够看见画面的需要。
透过投影仪来讲故事,我有观察孩子们,对于画面的专注少,反而对于我的声音更关注,他们用很短的时间对画面一扫而过,就将视线转向我,听我讲故事。(从这个细节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声音对于孩子有怎样的魔力?我们平日的声音是否适合孩子的成长?是温柔的?还是充满力量的?是富有感情的?还是冷冰冰的?从听觉的发展来看,对孩子的影响又有怎样的深远意义呢?
从故事延展到了郑博士的实验。每一个孩子都很期待。非洲缺水,离的太远,孩子们是无法真切的感知,也就无法真正的同理。(孩子们的认知是从真实——半真实——抽象)现场我们也无法来去做顶罐的实验,因为这样的体验让孩子快乐之后,离现实的生活距离太远,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不需要顶罐。)我们选择做“水过滤”的实验,跟我们的生活相接近,我们能够从现场的实验中让孩子们理解“过滤”。
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水过滤”的实验:
第一步,污水和干净的水展示
第二步,过滤器制作过程展示
材料的展示:沙子、碳、棉花、(给到每个小朋友触摸,从这个细节里,我们在满足孩子的触觉的发展需求)
过滤器制作:(这个过程中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们仔细听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仔细思考他们的问题会有怎样的发现呢?我们的孩子需要学习如何提问题。这是在教育中容易被忽略的,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在混龄阅读活动中,不能满足到孩子的需求,这一点还真的请家长们有所谅解。)
第三步,过滤效果测试
第四步,小朋友们体验头顶泥水到展示台过滤,并得到一杯干净的水的过程。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请每一个小朋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带领孩子们共同回顾了我们做水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和水实验的流程。
我们在带领孩子们阅读的活动中,观察到,每一个孩子都是爱听故事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专注的,只是有的孩子慢一点,有的孩子快一点,有的孩子安静一点,有的孩子活泼一点,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如何去发现,去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呢?
阅读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如何引导孩子从亲子阅读过渡到自主性热爱阅读,需要我们付出认真扎实的心血。在科技发达的时代,在这个年轻化充满诱惑力和奋斗的城市,我们真该慢一点,听听孩子们的声音,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够看到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