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活处处是修行之——在吃饭中修行

生活处处是修行之——在吃饭中修行

作者: 秀平心理芳疗 | 来源:发表于2019-05-19 16:32 被阅读0次

    1

    如果我说吃饭能减肥,你肯定不信;我说吃饭能增长智慧,你肯定也不信。

    不过,若是按照我教的方法吃饭,是真的能减肥,也真的能增长智慧!

    此时你虽然不信,但头脑里还是升起一个念头:有这么神奇,如何做到?

    我若不说答案,你会更好奇,也可能认为我是骗子。但就算我告诉你答案,你又不一定会真去做。看见没有?人就是这么奇怪,或者说头脑就是这么奇怪。

    我不是骗子,我会在后面会告诉你答案。

    今天我要讲在吃饭中修行。如何通过吃饭,减少自己的妄想执著,增长智慧。

    你每天都要吃饭,一旦掌握了这个方法,每天都能增长智慧。所以,今天的内容,很重要!

    2

    很多人都熟悉《金刚经》,其一开篇,佛陀就在教我们如何吃饭。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大概意思是:我是这么听说的。那天,佛陀在一个大院子里,和一千多个和尚集会。要吃饭的时候,佛陀整理好衣服拿着钵,进城化缘。在城里挨家乞食,结束后回到之前的院子,开始吃饭。吃完饭后,把衣服和钵盂整理好,洗了脚,敷座而坐。

    看见没有,有一千多个信徒都在场,佛陀大小事仍然自己做,包括去化缘乞食,包括饭食讫收衣钵,丝毫没有架子。而且,佛陀吃饭很认真。在舍卫大城里乞食完成之后,要“还至本处”,不是在城里找个马路边就吃了。

    有时我在想啊,人们每天上班下班,如果只是为了点工资,貌似和乞食性质是一样的。佛陀乞食,只要一顿够吃就好,但人们不是这样,希望要乞食更多,希望把这辈子的都要过来,还希望替儿子孙子也要过来。(更多解释查看:《金刚经》--让心宁静的智慧)

    所以,第一件事,你在吃饭时,先想想《金刚经》的第一品。

    有人说:这,这个简单,还有别的么?

    当然有。今天的文章有点长,慢慢看。

    3

    现在的出家人,已经不托钵乞食了。寺院一般都有斋堂,叫五观堂。

    为何叫五观堂?就是提醒所有人在吃饭前,要观想五个方面的事情。听说观想好了,哪怕是饭菜里有金子沙子,都能消化。有道是:

    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五观堂是哪五观?我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一、想想自己有多少功德,而这些饭菜粒米维艰,来处不易啊!

    二、想想自己有多少缺点,修行够不够好?对得起这些饭菜吗?

    三、提醒自己,好吃的不要起贪欲,不好吃的不要起烦恼。

    四、提醒自己,所有的饭菜,当成疗养身体的良药。为维持身体而吃。

    五、提醒自己,是为了修行成道而吃饭菜,不能贪多不能过量,吃了要精进修行。

    这五观没什么特殊吧?

    不,如果你坚持这么观想,你会破除自己的贪心,也会减少口腹之欲。

    口腹之欲有错么?

    你想啊,世人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每天要猎杀屠宰多少动物?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满足从舌头到咽喉那几厘米的味觉。到了咽喉以下,身体不会有任何特殊感觉,对胃来说,肉和屎是一样的。

    所以,第二件事,每次吃饭前做“五观想”。

    有人说:这,这有点太过了,有没有简单点的?

    好吧,我来点简单的。

    4

    佛法讲因果。很多人会相信因果:种瓜只能得瓜,种豆只能得豆。杀人就要坐牢,欠债就要还钱。这都是因果。

    佛法讲轮回,简易讲就是不只是有这辈子,还有上辈子和下辈子。

    你可能只相信这辈子,不相信有上辈子和下辈子,或者说不确定是否有上辈子和下辈子。你既然不确定,那就暂时相信轮回好了,反正也不吃亏。

    因果一旦和轮回结合,世界就精彩了!你想啊,为何是你不是另外两个人的孩子?为何有的人你一见到就感觉亲切,而另外一些人你一见就感觉不好?为何有一些人,你对他很好,但他却要害你......

    因果与轮回结合后,这些以前莫名其妙的现象,貌似都不难解释。原因就是上辈子你与他们之间发生过因缘。

    这个跟你吃饭有何关系?当然有,有这么一个故事。

    某天,你买了十只阳澄湖大闸蟹,活的,带回家清蒸了,蟹肉鲜美味香醇厚,吃完之后意犹未尽。

    一年之后,你和朋友去踏青,居然被一条大黄狗咬了,朋友没事,就你倒霉;

    过了几个月,你回老家农村,居然被两只黄蜂蛰了,其他人都没事,就你倒霉;

    又过了几个月,你和朋友爬山,居然被一条蜈蚣咬了,朋友们都没事,就你倒霉 .......

    反正发生很多倒霉事,莫名其妙都被你遇到了。

    这天你终于忍不住去了一个寺院,请教某高僧:“大师,我平时都是积德行善,从不做恶事,为何最近这几年这么倒霉啊?”

    高僧白了你一眼,从怀里拿出一面镜子,说:“自己看吧!”

    你拿过镜子一看,惊呆了!

    镜子里神奇地出现了一幅幅画面:某天你吃了十只大闸蟹,很享受,但那些大闸蟹被活活煮死,很痛苦;一只大闸蟹转世成了一条狗,本来从不咬人,但那天遇到了你;两只大闸蟹转世成了黄蜂,本来在筑巢,但那天遇到了你;一只大闸蟹转世成了蜈蚣,本来见人就躲,但那天遇到了你......

    故事讲完了,我瞎编的。

    所以,尽量不要杀生。你自己杀,为你而杀,或者你让别人杀,都有因果。并不是说不能吃肉吃鱼,如果真想吃,你可以是冰冻的啊。

    这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无缘无故发生的。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狗会过来咬你一口。

    你说原来这么可怕啊干脆我不信轮回不信因果好了。哈哈,就算你把头一直埋在被子里,天还是会亮,太阳还是会出来。

    所以,第三件事,吃饭时不杀生。在饭馆不点杀那些活物,自己家里也不买活物来杀,这对你和你家人都会有好处。

    有人说:这,这也不简单,还有没有更简单的?

    好吧,我讲个最简单的。

    5

    我来回答文章开头的问题:如何通过吃饭减肥?

    人之所以胖,主要原因是吸取的营养过剩,转化成了脂肪。人之所以忍不住要吃更多,是觉得好吃,身体有想吃更多的欲望。

    现在回忆一下,你吃饭时,一口饭菜咀嚼几下再吞下去?

    你肯定记不清。现在人普遍吃饭越来越快,咀嚼次数越来越少。据研究表明,平均每人每口咀嚼15到20次,但肥胖和超重的人咀嚼的次数会少很多。

    还有个实验:

    美国哈佛大学桑德·范图勒肯博士带领研究小组招募20名女性志愿者,让她们各吃一大盘比萨饼,感到饱时停止进食。研究人员要求一半志愿者每口咀嚼15下,其他人咀嚼35下。最后称量志愿者们吃剩的食物时,研究人员发现,咀嚼15下的志愿者平均摄入468卡路里热量才能产生饱腹感,而其他志愿者平均摄入342卡就感觉到饱腹。

    这个试验证明吃饭时咀嚼次数少,会需要摄入更多的能量。

    再回忆一下,你吃饭时,一般在干什么?

    聊天、看手机、想一些乱七八糟的的事情...... 总之,你的心思没有放在吃饭上。

    下面到了我要讲的方法:

    吃饭时,尽量不要干别的,也不要想别的。把你的觉知放在嘴里,放在牙齿、舌头、口腔壁、饭菜上,正常咀嚼,每口咀嚼30次。

    就这样,每顿饭都如此。

    你会好奇这样会有什么好处?好处多了!除了让你减肥外,还可以有助睡眠,有助改善脾气.......

    有这么一个故事:

    年轻时,林清玄因为失恋而痛苦不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

    禅师告诉他:“人,需要修炼。”

    林清玄问:“怎么修炼啊?”

    禅师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林清玄反问:“难道吃饭、睡觉也是修炼吗?”

    禅师说:“同样是吃饭,同样是睡觉,却有不一样的结果。凡人吃饭时,左顾右盼,想这想那,千般计较,万般思虑;睡觉时,颠倒梦寐,梦这梦那,思绪万千。修行者,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别无他念啊!”

    如何才能做到别无他念?

    就是我教你的方法。当你的觉知一直在吃饭本身时,你的吃饭和禅师的吃饭是一样的。

    所以,第四件事,吃饭时把觉知放在嘴里,多咀嚼几次。

    有人说:这,这些方法也算修行吗?跟增长智慧有什么关系?

    好吧,我来讲讲原理。

    6

    当你每次吃饭都能想到《金刚经》中佛陀吃饭的场景时,你已经在意念佛陀了,就跟很多人意念耶稣、意念观世音菩萨一样,有益无害,还会升起很多善念。如不要傲慢,要亲力亲为,众生平等......

    当你吃饭前做“五观”的时候,你的贪欲会减少,你会谦卑,你会心生感激,而且不会那么执著......

    当你吃饭时不杀生,你会减少很多贪欲,也会避免很多不好的因果......

    当你把觉知一直放在吃饭这件事上时,你心无杂念,慢慢安静下来,不会跟着念头飘飞,.......

    当你欲望减少,贪欲减少,安静下来,智慧自然升起.......

    7

    最后,讲一个更神奇的:禅饭一味。对没错,不是禅茶一味,而是禅饭一味。

    当你心无杂念吃饭,觉知一直都在。

    任何一粒米,曾经都是一粒稻谷。

    这一粒稻谷曾经生长在田里,经过阳光、雨水、空气、土壤的组合,阳光充足与否,土壤矿物质是否丰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这粒稻谷;

    稻田曾经被人施肥,有的是有机肥,有的是化学肥,肥料的质量多少,肥料的成分如何,施肥时的天气怎样,甚至施肥者的心情,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这粒稻谷;

    稻谷在生长过程中,周围有什么草木,有什么鸟在那里唱歌,有没有人在那里吵过架,有多少辆什么样的汽车在不远处经过,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这粒稻谷;

    后来,稻谷是被何人制成了稻米,又被哪个商人运到了南方,还有哪个快递员送货,最后做饭的那个厨师是在恋爱吗?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这粒米......

    我在想啊,如果科学足够发达,对于这粒米的任何细微的影响,应该都能检测到,如果科学更厉害,是不是可以根据这一粒米,还原所有它经过的场景呢?当然,现在科学只能知道这粒米有没有毒,有没有营养,肯定无法还原当时的场景。不知道几百年后科学能否做到。

    但修行好的禅师,他们能还原一些。就像他们喝一口茶,就知道茶叶放了多久,是什么制作工艺,有没有打农药,茶树有多少年,海拔多高,什么土质,茶树边有什么植物 ......

    还原茶的场景,不是通过逻辑,而是觉察。这就是禅茶一味。通过觉察还原一粒米的场景,这就是禅饭一味。

    如果有人真能根据一粒米或一片菜叶,还原所有场景呢?

    那正是:一米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处处是修行之——在吃饭中修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jq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