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曾国藩》,无意中看到一个故事,说曾国藩少年时乘夜读书,恰有一小偷在梁上,想等着曾国藩睡了偷窃。想不到,一篇文章反反复复的诵读,曾国藩就是背不下来。最终,小偷一怒之下跳下房梁,将这篇文章给曾国藩背了一遍,并且扬言:你这脑子,就不要读书了!
故事如果到此为止当然是可笑的,可结果偏偏是几百年后的我们还在读曾国藩的传奇人生和他的传世作品,再想想就应该值得深思了。
诚然,曾国藩资质平庸,但正因为他自知自己非聪明人,所以读书做事不求捷径,用最扎实的方法慢慢来!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他自知没有智力优势,因此更加虚心;他做事不懂取巧,只知硬钻,因此不留死角。所以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七次,但是一旦开窍,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直到出将入相,几乎没有起伏蹉跌,实属罕见。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往往做事总想找捷径,投机取巧,结果平庸一生!有些方法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它扎扎实实、不留遗弊!慢是一种境界,慢的不得不快!
孔子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说话做事,该慢下来的事情,就必须慢下来,扎扎实实地做好。只有将心神宁定下来,厚积薄发,才是收获大涵养、大格局的正途。曾国藩以缓求进,谋取人生胜局,最终名载史册,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
想来确实这个道理。从1月底注册简书开始写东西,一开始寥寥几人的关注,自己写的作品不多更不会吸引太多的人。但我只是坚持去写,不管是自己的原创还是读书笔记都认真琢磨,修改。渐渐的关注和点赞也开始多起来,记得到2月底的时候已有三百多人的关注了。而就在最近一周,竟然每天都接近上百人的关注,同时每天的简书钻奖励也达到了刚开始的几十倍。
在读曾国藩的时候,我原本是计划尽快把日记这些看完的(因为总共十六本书,实在太多了)。可当我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更新了七天差不多过万字的读书笔记,也仅仅才读了不到一页。而这一页的日记所牵扯的知识面就远远不止几本书所能阐明的,这大概就是少即是多的道理吧,当你把一件事所关联的知识都能学透并融会贯通,你收获之大是你根本想不到的量级。
《道德经》说:“少则得,多则惑”,“大器曼(慢)成”。不论游戏,还是人生,少就是多,慢就是快。有时候我们往往更关注于结果而忘记了过程的重要性,忘记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忘记了我们虔诚的初心。有道是“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为何?因为走的太快,灵魂跟不上躯体,其结果注定是“钻营忙碌了一辈子,究竟为谁而辛苦?到头来自己都搞不清楚。”
《道德经》又言:“孰能安以久动之而徐生?”真正的动,是明明白白而又充满意义的“动之徐生”,在静到极点后,要能起动,动以后,则是生生不息。这也是我们作人做事的法则。道家要人做事不暴不躁,不“乱”不“浊”,一切要悠然“徐生”,慢慢地来。为人态度从容,可以怡然自得,和谐处众,以智化怨;做事不暴不躁,可以不乱不浊,冷静就难,淡定受喜。
这不禁又要说起最近几个下属心中蠢蠢欲离职创业,问具体的方向,说是从给培训机构卖课程开始。这是内心迷茫和浮躁的表现,一个头脑发热就要投身下海,似乎与我当年还是有一点相似。不同的是,当年形势所逼,于情于义自当离开,而如今的孩子们却心中一个突发奇想就要放弃现有的一切,殊不知你所想的美好根本经不住推敲。后来我讲了自己的经历和类似的道理,给他分析了当前所处的环境和未来的成长路线,听后豁然开朗。央企平台和项目锻炼的机会得之不易,相反一个没有积累,没有未来方向的故事不过是过眼云烟。当你没有方向,很迷茫时,立足当下,把手头的每件事做好,做到极致,做到弄透与之相关的人、事和理,你就会突然发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当今社会,人心浮躁,急功近利者不乏其人。只有慢下来,我们才会有时间去思考;静下来,我们才能看到自己的内心,感受到生活的欢乐与真谛。“稳而思进、慢而有为”,这就是少即是多,慢就是快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