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弟弟以后,真正的愧疚感是对姐姐的。照顾弟弟的同时也会反省自己之前带姐姐的坑。走了好多弯路。
在喂养上面,之前吃饭没有给坐餐椅,抱喂哄喂追喂这些连贯动作其实都是从一开始就餐习惯不好造成的。所以吃顿饭慢慢就变成强迫着吃,而且当时太瘦,小总怕她怕她不吃了身体不好。逼着她吃饭,威逼利诱都用上了,依然是个饭渣。当时也是看着食谱学做饭,一次不吃,二次不吃,自己也懒得去做了。就鸡蛋羹,蛋花汤,米粥,面条,这样单调的给她吃。不喜欢吃饭和吃蔬菜,现在想想,都是我自己把她变成这样的。
威逼利诱的吃饭让孩子以为吃饭不是她自己的事情。旺仔小馒头,这个从加辅食就开始让她吃,甜甜的食物让她从小口味就重,清淡的食物自然不爱吃。饭菜的搭配上,属于典型的北方搭配,都是早餐主食加主食加菜,中午主食加主食加肉,晚餐主食加主食加菜,没有意识到营养均衡这一点。习惯的养成这方便家里老人在家喜欢追着喂,跑着喂,塞着喂。自主吃饭是到2岁以后才开始。因为上学了,不自主吃饭不行了。
在教育方面,那个时候流行教育延迟满足,犯错误不打不骂罚站小角落。这些知识我都读过也曾经使用过,现在想想自己真是混球。
上班后孩子对我的亲子依恋,我们都理解成她太淘气,不省心不体谅家长的累。
明明可以当下满足的事情我却非要延迟满足。这中间孩子如果不乐意,我还要指责她太不懂事。
就这样,孩子心里没有安全感,寻求安全感我却一直拒绝,非要给她这样那样的教育。导致恶性循环的开始。
当时流行的各种小故事,都是提倡孩子要延迟满足,孩子不要溺爱,要树立威严的形象。这些当时自己还是真信的。于是孜孜不倦的作用这些育儿方法。现在回头看过去,只想说一句,我去他奶奶的腿。
其实我有时候在想,一胎照书养,明明也是照书养的,为什么现在却回过头来看,反而觉得那么多坑呢?
明白的契机大概在于在007作业群里面看到的一篇文章。
心理学家们将知识分为两类,一类叫陈述性知识,也就是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信息,另一类叫程序性知识,是一种说不清楚的动作技能。
陈述性知识容易获取,程序性知识则很难拥有。前者可以通过抽象的语言和文字获得,后者则依赖具体的动作和实践。
突然就意识到,之所以照书养也没养好的原因。
之前更倾向于获得陈述性知识。遇到问题,我只需要你告诉我应该怎么做,我照着做就行了,其他背后的道理逻辑我不需要懂。我也就从来不去判断,书里这么做做背后的真正意义。所以造成了我将书上的知识死搬硬套拿来用。明明不适合自己的孩子,却要套用着。大v博主分享的育儿经验,其实不一定适合每个娃。
人与人是不同的,如果真的想更好的养育。其实不妨从教科书出发。喂养方面可以看一些枯燥的教科书,中国膳食指南,营养师书籍。教育方面,不如研究一下儿童发展心理学。
把基础打好,然后根据自己的娃个性来实施。当时一些专家的书也是要看下的,不同人对同一个观点的领悟是不一样的。看一下别人的见解也可以丰富我们自己的头脑。
弟弟的教养上面其实也可能有坑,可能我还没意识到。很感谢弟弟让我意识到了照顾姐姐的坑。弟弟这个可能没有人出现来让我意识了,所以一定要保持独立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