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儿子作业很晚没写完,不睡觉,母亲说了一句家乡的俗语“睡得迟不算勤,起得早才算勤”,这是传统农村生活的标准,田地里的活晚上大抵是没法干的,所以得天蒙蒙亮就起床,在骄阳似火之前好好的下地劳作一阵。记得小时候,早早下地劳动是村里的风尚,各家各户都比着看谁早呢。
现在城市生活整个掉了个,早上确实不太早,晚上是真晚,有个从互联网溢出的词—“996”,就是描述这种现象的,说起来我也断断续续996好几年了。对于紧急的事情、紧急的任务,我是不反对996的,我自己的感觉:真正有事情干时,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会工作到很晚,走出公司大厦的时候还是兴奋的感觉。如果只是为了996而996,在工位上干坐着,会不自觉的陷入精神内耗,比干活难受多了,走出公司大厦的时候那是感觉终于解脱了。
可是现在996却越来越普遍了。从大家的反馈来看,996一般都没有加班费,可以让员工产出而不用付出成本,那个管理者不喜欢呢?与之配套的,996一般也作为员工考核的依据,判断一个员工的产出,不是看他真正干了那些事,而是看他加了多长时间班;如果一个员工不加班了,那一定是他手头没活了,现在熏陶得甚至连周围的同事都这么想了,已经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氛围。我也深陷其中,以至于家里有点事想请点假处理都愧疚不安。
996就没有代价嘛?那是一定有的。且不说宏观层面大家没时间消费、没时间扶养小孩的影响,对具体的公司运行就有实实在在的伤害:员工主动降低工作效率,反正要加班,那不如有活慢慢干,还显得认真;员工偷偷“摸鱼”,比如多去抽几次烟,一次半小时;员工夸大工作难度,虚报工作量;员工主动制造很多无效的工作;等等。不光是员工,在这种氛围下,各级管理人员也被迫卷入其中,将996变成一场体系化的表演。真正情况是什么,真正有多少工作量,真正需要多少人,谁知道呢。
早上碰巧看到CETC的新闻,真是耸人听闻,相较下来我们公司算不错的了,且加着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