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债务周期包括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是什么?央行和政府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思考为什么不应该依靠政府保护你的钱财?
长期债务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各阶段特点如下:
第一阶段:最初并不存在债务,或者债务很少,人们使用硬通货。
在这个阶段,硬通货很重要,因为他们的交易不需要涉及信任或信用。任何交易都可以就地结算,即使买卖双方是陌生人或冤家。
第二阶段,后来出现了硬通货债券票据(又称票据或纸币)。
很快,人们将这些“货币票据”视为实际货币。因为这些票据可以被兑换成有形货币,也可以直接用于购物。这些货币体系被称为挂钩货币体系,因为货币的价值与某种实物的价值挂钩,这种实物通常是硬通货,如黄金和白银。
第三阶段:后来是债务增加。
起初,硬通货债券票据的数量与银行里储存的硬通货一样多。之后债权票据的持有者和银行共同发现了信贷和债务的奥妙。贷款和借款日益增多,掀起了借贷热潮,以至于货币债权(即债权资产)的数量超过了可供购买的实际商品和服务数量,最终货币债权远远超过银行储存的硬通货。
第四阶段:然后会发生债务危机、违约和货币贬值,导致印钞和与硬通货脱钩。
央行不可避免地与硬通货脱钩,印发货币,并让货币贬值。当私人银行陷入困境时,它们只能选择违约,或接受政府纾困。对央行而言,如果债务是以本国货币计价的,那么央行可以降低债权价值(例如,偿付50%—70%),但如果债务以自己无法印制的货币计价,那么央行也只得违约。
第五阶段:然后是法定货币,最终导致货币贬值。
当信贷周期达到极限时,为了维持经济运行,中央政府及央行会创造大量债务,还会印钞,并用于购买商品、服务和投资资产,这是合乎逻辑的典型对策。
第六阶段:回归硬通货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做得太过火了,就是说央行过度增印法定货币,债权人就会出售债务资产,引发上文所述的银行挤兑现象,最终导致货币和信贷的价值下降,促使人们逃离现金和债务(如债券)。
如果货币贬值和债务违约变得过于极端,货币和信贷体系就会崩溃。届时,政府通常会被迫回归某种形式的硬通货,重建人们对货币价值作为财富储藏手段的信心。
我们不应该依靠政府来保护钱财,相反,我们应该预料到,大多数政府会滥用他们作为货币和信贷创造者与使用者的特权,如果你处在他们的位置,那么也可能出于同样的理由滥用特权。这是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决策者能掌控整个长期债务周期。每个决策者只参与周期的一个或几个部分,他们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当时认为是最好的决策(包括违背承诺,尽管他们对整个周期的整体处理方式不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