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想写一篇与三十而立相关的文章,迟迟未能动手,最近圈子里的盆友都在讨论这个话题,兴致一来,我也分享一篇文章阐述对三十而立的理解。
第一次听到“三十而立”这个词是小学六年级,当时理解的就是字面的意思,三十岁就是一个能独当一面,顶天立地的人,身边能够关联到的人就有父亲、舅舅等等,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同时也是漫长的,每天都在渴望快点长大,长大到父亲那个年龄,时间自由还有能力掌控所有的事情。
时光流走,岁月如河,我跨过了二十岁,走过了三十岁,在30岁生日前,重新开始关注“三十而立”这个词,我开始深度思考“三十而立”的意义,包括和身边的人频繁的讨论这个话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人理解的“三十而立”都有所不同,包括我自己的理解也不停的在变化,最后在内心形成一个稳定的最终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将身边的人和记忆中的所有对象进行比较,对比之后我发现就“三十而立”会引发出两个差异化的问题,一个是时代的问题,一个是个体的问题,时代的问题,老子在《论语·为政》中提到三十而立,个人认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风气,“三十而立”指的是在认知上要有独立健全的当担,要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更多的是提倡精神层面的建树,所以在那个时代才有那么多的文臣浪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而现代社会普遍理解的“三十而立”可能只是养家糊口,做家庭的顶梁柱。接下来说说个体的问题差异化的表现,认知差异和知识积累的差异就可体现每一个不同的人对同样一件事情会有不一样的理解,本人30岁的时候价值观和世界观才初步构建成型,我这种笨鸟不可能先飞,但是我相信有很多小哥哥小姐姐在20几岁的时候甚至10几岁的时候可能就已经明确自己的人生路径了。
然后说说我的“三十而立”,以前”三十而立“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名词,现在”三十而立“对我而言是一种态度、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能量、一种活法。它深入我的身体和思想的任何角落,我们紧密融合,我是它,它也是我,它代表我在这个时代这个阶段这一天这一刻的全部,我的“三十而立”有渴望、有坚持、有磨练、有痛苦、有当担、有责任、有幸福、有喜悦,七情六欲一样不少,所以,我理解的“三十而立”可能和很多人不一样,不会具体体验在某一种能力上,而是自我满足,自强不息的一种状态,该我承担的我都要承担,我要快乐就要作死撒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