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看见两只小狗打架,小孩子常常会惊呼雀跃,而成年人就不会表现出这种“没有见识”的样子。
村里大哥到了城市,比如我,三十多年前刚到北京的时候,发现自己就读的学校占地面积居然比两个村子还要大,就表现出来吃惊到眼珠子都要掉出来,类似的事情还有许多许多。
归根结底,是这些东西对于我,对于小孩子,都是从没见过,也没想到过的。
一个完全陌生的东西进入一个人的视野,这个人做出惊讶的表情,并不奇怪。但是对于已经见过的人,他们的吃惊表现,就属于少见多怪的范畴。而他们之所以对别人给出鄙夷,究其原因,是早就见过,见了许多次,已经见惯不惊了。
其实,少见多怪与见惯不惊,这个现象存在之普遍,对于许多人来讲,也是见惯不惊的,甚至已经到了熟视无睹的地步。
不过,为什么人们会出现这样的少见多怪与见惯不惊呢?
《思考,快与慢》的作者,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对于外界事物的反应,人类首先用自己的系统1来发生作用,因为系统1是直觉的,无意识的,自动发生作用的,它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不需要对它提出要求,它自己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履行义务。
系统1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对于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会表现出来格外的关注,从而在大脑里形成“奇怪”的感觉。而当以后再次见到同样的东西,它会自己拿出来以前的“记忆”进行比较,发现“不过如此”,于是,在大脑层面形成的“奇怪”感觉就会被削弱。当次数达到一定程度,系统1对这个东西,就不会再有陌生感,一点也不“奇怪”了。
“奇怪”的感觉,常常会通过某些表情动作体现出来,并且这样的体现,也是在系统1的作用下完成的。许多时候,“少见多怪”的人在自己完成了一次“惊呼”以后,会不好意思的四周扫视一下,然后心里在想,哎呀,刚才自己怎么会那个样子!这个事后想一想,是系统2发挥了作用。
虽然系统2本性是懒惰的,但是它并不会“推却”。当系统1发出指令,要求系统2开始工作,系统2就会坚决执行。系统1察觉了“惊呼”的不当,就会发送指令给系统2,系统2开始进行深层比较,发现了自己的“少见多怪”。
从基本原理来说,人对外界认识的生理基础,系统1与系统2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工作机制,是导致少见多怪与见惯不惊的根本原因。
用这个理论做基础,就可以解释许多事情,比如“谎话重复一百遍就是真理”。为什么有人要这么操作?难道操作者不知道谎话只能是谎话,永远不可能是真理吗?
从绝对的角度来说,谎话确实永远不可能变成真理。问题是,普通人由于系统2的懒惰天性,只会接受系统1的认识结果。第一次接触“谎话”,系统1会出现本能的“惊呼”,但是常常在“惊呼”之后归于沉寂,并不会启动系统2来深入研究。
当第二次,第三次,以致多次接触同样的“谎话”时,系统1由于曾经“见过”,就会表现出来自动倾向于“认同”,从而减少“惊呼”的程度,随着次数的增加,“惊呼”的程度归零,那么,谎话也就成了真理。严格的说,是接触谎话的人,失去了主动甄别判断的意识。
先结婚后恋爱的情形,也可以得到同样的解释。两个不怎么熟悉的人,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要求下,开始了同居一室的夫妻生活。一开始会“惊呼”,时间长了,见惯不惊了,在系统1的作用下彼此接受起来,于是,稳定的情感出现了,幸福的生活得到了验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