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苏东坡,已不知从何时起,是年少时在同学文章中读到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是青春临别时纪念册上写下的“诗酒趁年华”,还是长大经历了磋磨之后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像所有喜欢苏东坡的人一样,年少时喜欢他诗词里的豁达与乐观,曾将他的诗一首一首摘抄,反复诵读。至今书房里还挂着从朋友叔叔那里求来的《定风波》,但对于他的人生却没有深入了解。
很多年以前,听师傅对林语堂先生的这本《苏东坡传》大加赞赏,于是购入,但一直束之高阁。中途也曾翻阅过,但终归半途而废。如今因和小伙伴们一起读书重新拾起再读,心境却不似从前。
首先,这不是一本通俗人物传记。在这本书书中林语堂先生引述了很多典籍资料,这大抵是一位学者的基本修养。所以读起来略显艰涩,书中大段的景物描写、诗词文章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也往往让人昏昏欲睡。但若想从中了解到一些历史课本上看不到的人物事迹和历史细节,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其次,这并不是一本客观公正的历史作品。在这本书中林语堂先生俨然一位东坡先生的小粉丝,书中所写苏轼年少天赋异禀,青年一帆风顺,壮年老年乐观豁达,简直堪称完美。而他的政敌王安石却成了一个沽名钓誉、阴险奸佞的小人,“王安石变法”在他的笔下更变成了“祸国殃民”的害民之策。但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世人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毁誉参半。我想这并非林语堂先生故意“丑化”,而是他在以苏轼的心境作传。故读此书时切不可以为书中所讲便是历史。
不禁想起了大学时学习《史学概论》高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就告诉我们“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对待她我们应当多一分审慎。
今天一口气读了60多页,从苏东坡的童年一直读到了壮年,少年成名,一门三杰,前半生还算顺遂,但他人生的浓墨重彩还在他和这一生的“宿敌”王安石的斗争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