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R基础知识
确定你会统计?大老粗别走,教你如何识别「离群值」和处理「缺失值」

确定你会统计?大老粗别走,教你如何识别「离群值」和处理「缺失值」

作者: 科研猫_2020 | 来源:发表于2020-07-12 10:35 被阅读0次

    作者:科研猫 |  西红柿

    责编:科研猫 | 馋猫

    无论是前瞻性数据收集还是回顾性数据收集,数据集中通常都会出现离群值或缺失值。对于统计学家来说,离群值和缺失值通常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错误。离群值可能会导致我们的结果偏离真实结果,而缺失值造成的信息损失可能会导致建模失败。因此,在执行数据分析之前,正确识别离群值并处理缺失值非常重要。本推文讨论的内容应该在建模之前执行。虽然本推文在整个统计模型系列中较为置后,却至关重要,望警醒。

    01

    离群值的识别

    什么是离群值?简而言之就是,超越人类常识和不符合逻辑的变量的值即是离群值。例如,我们从一组患者中采集了空腹血糖,其中一名患者的空腹血糖超过50 mmol / L,这显然是一个异常值。再例如,我们调查了上海市徐汇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如果受试者的SBP超过1400 mmHg,则显然是异常值。可能是记录错误,实际SBP较可能是140.0 mmHg。

    有时离群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我们的临床研究数据的收集环境有关。例如,如果我们的研究对象是10岁以下的孩子,那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太可能是研究生,并且他们的身高不太可能超过170厘米,体重不太可能超过100公斤。当我们抽取的样本不好时,也可能存在产生异常值的情况。例如,从A区域中抽取了1,000个人,从B区域中抽取了100个人。如果该集合的值异常高于或异常低于区域A的值,B区域中的100个人很有可能是个孤独的集合。

    当我们研究一项干预措施的效果时,如果只有部分患者有显著效果,这部分数据与其他疗效不太明显的患者相比是“离群值”,但这些异常值正是我们最关心的。因此,对于异常值的判断,要联系实际,不要武断,以免出现严重错误。当我们对数据不确定时,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检查原始数据记录。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常用的函数来识别数据集中的异常值。假设我们收集了1000个受试者的身高。首先,我们可以使用boxplot()函数绘制一个箱状图来描述数据。接下来使用range()函数帮助我们找到这些变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首先,我们模拟了1000名身高100-250厘米的受试者。使用range()查看这组患者的收缩压范围。

    当处理含有缺失值的数据时,要设置参数na.rm = TRUE。

    上述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最大值或最小值,但有时极限值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在聚类中,因此上述方法识别异常值是不够的。在实际的研究背景下,我们通常根据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或中位数和四分位数(Tukey方法)来定义数据的异常值。例如,我们可以设置大于或小于mean±3sd均为异常值。当然,我们也可以对分类变量的某个值进行异常判断。例如,性别值为1=男性,2=女性。如果赋值为3,则为异常值。这里我们介绍一个自定义函数。该函数根据四分位Tukey方法判断异常值,有效地避免了极限值对均值和标准差的影响。函数如下:

    1outlierKD <-function(dt, var) {

    2var_name <- eval(substitute(var),eval(dt))

    3tot <- sum(!is.na(var_name))

    4na1 <- sum(is.na(var_name))

    5m1 <- mean(var_name, na.rm =T)

    6par(mfrow=c(2,2), oma=c(0,0,3,0))

    7boxplot(var_name, main="With outliers")

    8hist(var_name, main="With outliers", xlab=NA, ylab=NA)

    9outlier <- boxplot.stats(var_name)$out

    10mo <- mean(outlier)

    11var_name <- ifelse(var_name %in% outlier,NA, var_name)

    12boxplot(var_name, main="Without outliers")

    13hist(var_name, main="Without outliers", xlab=NA, ylab=NA)

    14title("Outlier Check", outer=TRUE)

    15na2 <- sum(is.na(var_name))

    16cat("Outliers identified:", na2 - na1,"\n")

    17cat("Propotion (%) of outliers:", round((na2 - na1) / tot*100,1),"\n")

    18cat("Mean of the outliers:", round(mo,2),"\n")

    19m2 <- mean(var_name, na.rm =T)

    20cat("Mean without removing outliers:", round(m1,2),"\n")

    21cat("Mean if we remove outliers:", round(m2,2),"\n")

    22response <- readline(prompt="Do you want to remove outliers and to replace with NA? [yes/no]: ")

    23if(response =="y"| response =="yes"){

    24dt[as.character(substitute(var))] <- invisible(var_name)

    25assign(as.character(as.list(match.call())$dt), dt, envir = .GlobalEnv)

    26cat("Outliers successfully removed","\n")

    27return(invisible(dt))

    28}else{

    29cat("Nothing changed","\n")

    30return(invisible(var_name))

    31}

    32}

    自定义函数只有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数据集的名称,第二个参数是变量名;只要正确替换数据集和变量名,读取就可以直接运行代码。这里我们是以箱形图的外值为离群值,我们还可以根据专业知识重新设置离群值的定义,比如大于或小于mean±3sd。在函数结束时,还将设置用户输入的代码。用户可以通过键入“yes”或“no”来确定是否消除数据集中函数识别的异常值。

    下面我们模拟一组数据来验证这个自定义异常值识别函数的功能。

    02

    缺失值的处理

    数据丢失在临床研究中很常见。例如,护士在收集数据时,可能会因为工作繁忙而忘记记录某个时间点的尿量;当研究人员想研究乳酸变化对死亡率的影响时,患者可能只监测某个时间点的血乳酸值。缺乏数据的其他原因还包括编码错误、设备故障和调查研究中的应答者没有应答等。在统计软件包中,一些函数(如Logistic回归)可能会自动删除丢失的数据。如果只有少量的不完全观测,那么这种处理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但是,当存在大量包含缺失值的观测值时,这些函数中的默认行删除可能会导致大量信息丢失。在这种情况下,分析人员应该仔细研究数据丢失可能导致的机制,并找到适当的处理方法。

    如何处理缺失值是临床统计学家头疼的问题,所以我们也应该予以重视。数据的缺失或缺失程度直接影响到数据的质量,而数据的质量最终影响到我们的研究成果。如果对缺失数据的处理不当,很可能导致整个统计分析失败。本推文介绍了在R中如何处理丢失的数据,并介绍了处理丢失数据的一些基本技巧。

    在R中,“NA”表示为一个缺失的值。当将带有空单元格的Excel表导入R控制台时,这些空单元格将被NA替换。这与STATA用“.”替换“空单元格”不同。R中的数值变量和字符变量使用相同的缺失值符号。R提供一些函数来处理缺失值。要确定向量是否包含缺少的值,可以使用is.na()函数。“is.na()”函数是用于确定元素是否为na类型的最常用方法。它返回与传入参数长度相同的对象,并且所有数据都是逻辑值(FALSE或TRUE)。假设我们有6个病人,但是只记录了4个值,而缺少了2个。

    03

    缺失值的可视化

    缺失值的可视化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观察数据集中的缺失值,这将有助于我们以后对缺失值进行插值。在本推文中,笔者将主要向读者介绍VIM包的使用。以下的演示数据集是R语言的内置数据集"airquality"。

    "airquality"数据集包含了153个观测值和6个变量。从以上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数据集中有缺失值。在可视化之前,首先使用mice包中的md.pattern()函数探索缺失的数据模式。

    在输出表格中,“1”表示非缺失值,“0”表示缺失值。第一列显示了唯一缺失数据模式的数目。在我们的例子中,111个观测值没有缺失数据,35个观测值仅在Ozone变量中有缺失数据,5个观测值仅在Solar. R变量中有缺失数据。最右边的一列显示了特定缺失模式中缺失变量的数目。例如,如果第一行中没有缺失值,则显示为“0”。最后一行计算每个变量缺失值的数量。例如,“Wind”变量没有缺失值,显示“0”,而Ozone变量有37个缺失值。在研究中,一些含有更多缺失值的变量可能会被剔除。显然,表格可以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

    下面我们调用VIM包来实现缺失值的可视化。研究缺失数据模式对于选择合适的插值方法来估计缺失值是必要的。因此,需要在插值操作之前执行可视化工具,并且通常应该在缺失数据插值之后进行诊断,以确定插值是否合理。可用于可视化丢失数据的函数如下:aggr()、matrixplot()、scattMiss()和marginplot(),以下我们主要演示了aggr()和marginplot()两个函数。

    aggr()函数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可视化缺失的值。左图是缺失值比例直方图。从下图中可以看出Ozone和Solar. R有缺失值,其中Ozone的缺失值比率超过20%。右图反映了缺失值的模式,红色表示没有删除,蓝色表示删除。从图中可以看出,仅Ozone变量缺失值占了22.9%,仅Solar. R变量缺失值占了3.3%,两个变量都缺失的占了1.3%。数据完整的观测值占72.5%。

    此外,marginplot()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可视化缺失值的分布。

    在下图中,湖蓝色圆圈表示未缺失值,红色的实心点表示缺失值,而深紫色点表示两个变量都缺失。图左侧的红色方框图显示了在Ozone含有缺失值的情况下Solar.R的分布。蓝色方框图显示去除Ozone的缺失值后Sloar.R的分布。图表底部的方框图正好相反,反映了Solar.R含有缺失值和去除缺失值时Ozone的分布。

    04

    小结

    还是那句话,“统计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只有做好了原始数据的清洗和处理,才能保证后续结果的准确性,否则“地基”没有打好,用再好的钢筋水泥也不能搭建起来稳固的房子。选好数据,处理好数据,选好方法,用对统计方法,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数据分析师”。好了,关于离群值和缺失值的处理我们今天先讲到这里,我们的《临床模型构建》系列文章也快要接近尾声了,不知道你的学习进度怎么样呢?

    文末说个正事儿

    由于微信平台开始试行乱序推送,为了让您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送,强烈建议将“科研猫”设为星标。首先进入科研猫公众号,第一步点击右上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完成订阅啦。

    本期干货

    -离群值及缺失值处理代码 -

    领取方法

    关注“科研猫”公众号

    公众号主页点击“更多信息”-“联系客服”领取干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确定你会统计?大老粗别走,教你如何识别「离群值」和处理「缺失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rg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