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一个好友的朋友圈看到别人的相片,在相片里我看到的一部分内容却深有感触,因为在那部分相片的场景让我联想到我自己的家庭和成长,联想到年少的一些际遇。
那相片的背景是在深圳,一帮人爬山,辛苦的爬山过程,甚至是连续六、七个小时的爬山。中间过了晌午,大家都是拿出自己带的干粮(现代的干粮是:饼干、面包以及相关的一切的即食的统称)填一下肚子。这个在现在来说真的很正常,很平常的一件事,出去玩时间长,带点东西临时补充一下而已。但是我的感触就是在这里,我出生和成长在我国南方一个穷困的市,更是在一个穷困的县,也在这个县的穷困山区里面(当然现在生活改善了很多,比很多边远的乡村富裕多了),入村的路高俊险要,平常只有农用车才走,那时家里有辆自行车已经是非常的富裕,所以那时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手电筒(这个不是笑话,是真实存在,确实如此),家里那时连自行车都没有,那时确实是辛苦,平时穿补丁是很正常,没有人会丢弃旧衣服,都是父母的给子女、哥哥姐姐的给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大了,把衣服送给亲戚朋友有小孩的,缝缝补补能穿很多年。
感谢父母,无论如何都供子女读书,才能有今天,能在这里把这些东西和感想写出来。我们村后面有一个海拔1248米的高山,属于莲花山脉的一个分支,整个山脉很庞大,也算险峻,山上植被覆盖多,属于青山绿水的。那时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年年的九月九日重阳节学校都会组织登山的活动,登的就是后面的大山,有时学校会组织汽车拉学生上去,或许由于经费问题,由于汽车需要费用的,后来学校直接就自由登山上去。由于年纪小,自由登山危险倒不会发生,那时民风淳朴,相亲之间相亲相助,而且大部分都是玩伴一起上去。小孩子都贪玩,我也一样,重阳的时候我也想去爬山,不是对爬山多有兴趣,而是多小孩子一起去爬山觉得好玩,另外山上来了很多外地人或者外乡人觉得很有趣和新鲜而已。去爬山最大的问题就出来了,就是爬山不能立刻回来出午饭,那就是要带干粮了,那时的干粮也是饼干、方便面之类的,那时的我们是很喜欢吃方便面的,很香很好吃。但是方便面5毛钱一包,哪够自己吃。有时父亲会叫说爬山有什么好玩的,在家玩多好,或者帮他忙,我当然不肯,要么就是赖着要钱,要么也就不了了之了。随着年纪的长大,稍微懂事了,但是年轻人懂事不如自尊心的成长来得快,所以逢重阳的时候,登山是想去又不想去,想去是心里的想法,不想去是因为家里没钱,去登山中午要吃东西,大家都拿钱买好吃的,而自己就没钱,口袋空空的,不好意思,觉得丢人,那时的自尊心是已经成长了,但是还是向老爸要甚至是哭所以还不懂事,那个时候人是不会很复杂的了,起码不会怪父母,不会怪他们没钱。有时父亲会给个五块钱,拿了五块钱就高高兴兴的去叫玩伴一起去爬山玩了,中午有钱买东西吃了,能一起玩还能看那些外乡来的新鲜人。或许那一刻最幸福的事就是有钱和玩伴一起去登山了。
时间过得那么快,一直以来不是忘了这些事,而是把这些事深藏在心里底层,或者是选择性遗忘,对于我来说,那些事并不是快乐的回忆,而是心酸的记忆,我记忆的只是自己的不懂事,记忆的是父母的含辛茹苦,是对父母的愧疚而已,如果不是他们在深圳登山的中午吃干粮的情景我相信我不会去触摸到心底这些永久、久得发淳的记忆,只是记忆的醇厚应该是甜的而不是酸的,但是时至今日我仍然觉得是酸的,或者这是我心底永远的痛。心痛的是一直以来父母的勤劳和困苦,心痛的是自己的不懂事,不理解他们的辛苦而贪玩,去增加他们的负担。虽然童年我有慢慢的记忆,但是在幸福的同时更是充满心酸。在了解生活的同时更是觉得那时的不容易,越是懂得生活的不容易,只会增加自己对过去不懂事的忏悔。做人父母或许都这样,只会想着给子女最好的东西,就算再穷再辛苦。但是子女却更多的想着去和同班人的攀比,只是不知道现在拥有已经是家里的全部,已经是父母所能给予的全部。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天使,在他们眼里都是最好的,都是一个宝,而不是一棵草,不管你做得怎么样,他们都没有对你失望,没有怨恨。但是子女永远都给的不够,回报得更少。
社会不断在进步,生活不断的进步和改变。但是一些东西永远没变,那就是父母的爱子之心没变,还有就是孩子的不懂事和攀比之心没变。穷人的孩子永远不知道父母给予的或许已经是他们的全部,已经是家庭的所有,而对比于富裕家庭的孩子你得到的爱并不会比他们少,甚至要更多。更不应该抱怨什么,不用抱怨社会、抱怨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