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条普通的乡间小路。

麦子已经收割,玉米苗已经破土而出。
微风吹来,
绿油油的小苗在金黄色的大地上轻轻摇摆,
就像信笺上诗人跳跃的诗行。
穿过小路
就是二姑家的面条坊。

天蓝色的油漆大门,
白色的手写字体,引领着你的脚步。
绿树掩映,光影绰绰。

路边,黄色的小雏菊开得正艳,
探头探脑,
像是和每一位来访者打招呼。

喏,早有等候的乡邻。
将飘着麦香的面粉轧成鲜美的手工面,
是二姑多年的营生,
不只是巧手,更多是辛劳。
她的面,也是远近乡亲们
夏日里久爱不厌的美食。
想想都流口水。

简易、普通的农家小院是二姑的家。

卧室新换的门帘,
轻薄,透气,遮蚊挡蝇。

门灯安然地垂在玻璃罩下,
即使下雨天,
黄晕的灯光,
依然可以将小院照得亮亮堂堂。
......
看到的永远是二姑忙碌的身影。
将优质的面粉倒进铁捅,
按比例注水,
配上新鲜的鸡蛋。

这才是真正的“鸡蛋面”。

机器转动,
吐出湿漉漉的面碎儿......
咦,小棍棍儿有何妙用?

面碎儿去了这里......

一切准备就绪。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出面......

接力......

银髯......
晾面是一道精彩的风景......





阳光正好......

坐在树荫下,
静静地等待,
让明亮的阳光
慢慢
将面林的水分挥发到空气中,
接下来,
就可以切面了。


这就是二姑
一个靠手艺和汗水生活的农家人。
人品朴素但作品精致。
在这里,没有高声的喧嚣,
只有二姑娴熟忙碌的穿梭,
还有在场乡邻的热情帮工。
......
在这里,
每一个古老的物件,
都在诉说着主人的故事。



在这里
每一个角落
都有律动的音符。



煮一锅二姑的热汤面
面是透明的
汤是香甜的......



约吗?......嘻嘻
后记:当我发完此文,兴冲冲的给二姑打去电话,炫耀说也许会因此文给她带去更多的生意,电话那头的二姑轻声一笑:“傻闺女啊,二姑这还忙不过来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