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许台仲书》:喜、怒、哀、乐,发皆中节之谓和,哀亦有和焉,发于至诚,而无所乖戾之谓也。夫过情,非和也。动气,非和也。有意必于其间,非和也。孺子终日啼而不嗌,和之至也。
译文:喜怒哀乐这些情绪,遇到事儿的时候发出来符合天理就是和,就算是悲哀的情绪,如果发自至诚,没有不合情理,也可以和。所以说,用情过度非和,动气了非和,在做事儿的时候掺杂了我想他怎么发展,我觉得他一定会怎么样的时候,也非和。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子,终日啼哭,但是眼睛不肿,嗓子不哑,但是我们成年人只要哭一会就嗓子哑了,眼睛甚至脸都会肿。因为小孩子的哭啼是天理,而我们的哭是过情。
如何分辨自己的情绪,恐怕是人一生的修炼,尤其关注到是否有意而为之更是区分做事分寸的“道”,但是很难啊。
比方说因为被批评了而怒,本能是自己内心的不满,而有意则是辩解推诿甚至反抗,到头来也会被不和的心念所控制,自己反而深陷不能超脱,所谓“啼而不嗌”,更是形象的点出了适可而止的重要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