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做的豆腐哎”,一道健朗的声音穿过水面的薄雾,响彻在湾口呈现L形河道的拐角处,这里是最为宽广的河道位置,也是居民集中的地方。
一条2米长简陋的小船河中驶来,船头放着四五个正方形的豆腐笼,笼子蒸腾出热气,能让人误认为是豆腐的蒸汽制造了这河道的雾气。撑船的正是劲干的邻村青年小伙邻杨柳,杨柳三十不到的年纪,凭借着一手制作豆腐的绝活,迎来了自信的生活,也迎来了自己的新嫁娘梅红,杨柳每日里依靠勤劳,成为了就近很有口碑的青年能手,生性的刚直和善良,在当时的年代,恰好成了小本买卖的粉丝收割机。
小船头在湾口仁宝所在的河桥石岸旁轻轻一靠。
这个时分,薛仁宝、杨柳的豆腐小船一同出现,也就炸裂了湾口河道。
偏偏杨柳停船附带着一个帅气姿势,还不忘吆喝一声。
“仁宝大妹子来看我家的嫩豆腐喽”。
“要想人美,吃豆腐花;要想心美,学仁宝妹”。
湾口拐角的不远处有一座木桥,有人等不及一会小船过去,端了盆碗赶了过来。杨柳把四笼豆腐和一桶豆腐花搬上了岸,不及拿来切豆腐的小刀,便被聚拢过来的人包围了。还有几个青年男女,必然是刚刚睡梦中被爹妈推醒过来到河桥边刷牙的,站立旁边,看着这个无比暖心的时刻。
“老规矩,老规矩,给咋们村最养眼的、又善良勤劳的仁宝妹子先尝尝看。”
“大家说,好不好?”显然是海林老支书的声音,也不知什么时候,从那里冒出来的。
“好!”,小河两岸十多户人家,算来多少沾亲带故,原本是仁宝的优雅出场,偏好来了一个能干善良的豆腐船杨柳,还有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支书海林。
估计村上经常偷鸡摸狗的夏三,此刻出现这里,也得规矩起来,毕竟得罪这几位名角,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戴家湾,想要混下去,断然也是不可能。
仁宝接过了杨柳送上的豆腐脑,仰起脖子,邻家的小伙眼睛便看直了。仁宝鹅蛋一般的脸庞,像是被大师雕琢过一样,线条柔顺,白皙的肤色点染了斑驳的红晕,长长的头发往一边顺下,掩不住细长的脖子,一条细小的项链依稀落了出来,仁宝的两颗琥珀一般的眼珠显得并不自然,向四周一转,像是荷页上面的水珠划过荷叶,流盼之处,小伙打了一个机灵,仿佛自己被仁宝看穿了心事,慌乱的转移视线,一旁的支书不敢出声,暗自咽了一下口水。
豆腐脑似乎获取了灵性,吱流一下钻进了仁宝的喉咙,虎子妈藏起了她的嫉妒,心里却暗暗心酸起自己流逝的青春岁月。
“嫩滑得很,这个温度喝正好,暖洋洋的。”邻家这个小伙戴荣,从众人围合的缝隙里看着眼前的仁宝,看着仁宝樱桃小口、朱唇上下翻动,心想,有朝一日这个小口,对自己说上一个昼夜的话语,我戴荣自然万分荣幸。
仁宝身材纤细小巧,倒像是一株田野的风信子,摇动着身姿,她在寻找买豆腐脑的瓷盆,有人递了过来,杨柳打了一碗递给了仁宝,戴荣便从缝隙中看到了一只无力的小手,像是刚脱去壳般的蛋白做成。大家投来各种复杂的神情,虎子妈的羡慕,支书眼光中的惊叹,戴荣神情的呆滞。
“八分钱!”杨柳喊道。仁宝取过装满瓷盆的豆腐脑,在一众人的目送下,拐进二十多米外的一个门楣,不见了。
仁宝清楚有多少的眼光留在了身后的门板上,她也清楚很多人的眼光里带着期盼,那是自己的出现,哪怕门板转动的吱呀声,仁宝想了想,还是没有出门,或许以另外一种形象出现更好,母亲的交待常常在耳边响起,她想依托一些力量带起娘家稻花村的兴旺,还有自己弟弟的成长,尚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在这个四野杂草丛生的田原,自己一个弱女子,集体劳作生产的规制之下,无论如何,力量何其单薄…
人们轮流着装豆腐,取钱,交给杨柳,杨柳忙得不亦乐乎,很快,四笼豆腐空了。
支书看着眼前的光景,吧嗒着一支大前门香烟,看着这个邻村的杨柳热情、大方,当然还有杨柳开始叠起的口袋,思忖着什么!
半个小时之后,湾口恢复了该有的平静,此刻,回家的邻居们该是都在称赞杨柳小伙制作的豆腐鲜嫩,考虑着中午烧鱼汤,或者红烧河蚌,或者在喂自己的孩子吃豆腐脑,看着自己孩子满意和贪婪的神色,满心欢喜。
当然,湾口的一天也将转向前面的大操场,那块已经铺满阳光的青砖地。
半年前,支书将大队从别处移了过来,花去了不少周折,但现在看,一切都很是值得。
大队会记递过记录公分的本子,书记看了又看。
“仁宝的公分这几天居然也有十六分。”
“这是一个壮劳力才能得到的公分,该不是你们谁看着人家长得漂亮,多记了。”海林开起了玩笑。
“没错的,妇女主任监督下,每天。”会记信心满满的说。
两个干道的人影出现,三三两两,向着湾口的大操场聚拢过来。
支书走向了一间挂有“戴家湾大队”木板的瓦房,使劲的拉起了门口的响铃。
“铃铃铃”的声音穿过刚刚收割完稻穗的田地,穿过几十米杂草肆虐的荒野,向着遥远的数百米外的瓦房,远处,一两个小孩出现道路边,很快被他们的父母替代,一路赶着钮衣服扣子,回望着孩子,呼喊着什么。
仁宝一袭上下贴身的服装,俨然一副农家妇女的打扮,她开了一条门缝,一条头巾盖住了她的乌发和半个脸庞,她拉了一下,似乎不想被人认清。
此刻的戴家湾,瓦房上方的炊烟一条条已经消失不见,换来的是和村落平行的泥土路上前来汇集的人影。集体合作的力量变幻着不同的节奏,在这个平原,这个人们心中的鱼米之乡,演绎着每日不同阳光下的相同故事,人们并不希望这个故事有什么改变。人们的心情像是这片平原的纬线,波澜不惊,他们接受上天的安排,了解这块土地的贫瘠,和支书的愿景一样,相信能够将这片荒地改变成为稻田和麦浪,依托眼前聚合的集体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