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送豆丁上学路上,跟豆丁聊天,说起来我们最近经过时间管理和调整,每天都可以很早就到幼儿园,终于不再天天迟到了。我问豆丁“老师是否有发现这个变化,有没有表扬你呀?”豆丁就很高兴的回答“老师不仅有表扬我,而且还聘请我来监督哪些小朋友不听话呢”。我一听这个,第一反应是“这不是培养小朋友告黑状吗?”,于是我跟豆丁说“我觉得这样很不好哦”。然而此时已经到了幼儿园门口了,没有时间再详细讨论了,于是我跟豆丁告别,并且说“晚上回家了,我们再一起讨论下这个事情吧”。
离开幼儿园去单位的路上,我突然意识到刚才的反应不当,我在完全没有了解事情全貌的情况下,就直接给出了我的评判“这是不好的”,并且这个评判还是完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支撑的。而对于豆丁来说,老师在他心目中是如此权威,如果妈妈对于一件老师安排给他的事情评论说“这是不好的”,一定会让幼小的他非常困惑和不知所措吧。
路上,把这个事情跟“紫禁之巅”的小伙伴们讨论了下,然后大家纷纷给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于是晚上豆丁回家后,找机会跟他再次开始讨论这个事情。一开始,豆丁明显是不愿意提及的。于是我很认真的跟豆丁说“妈妈不应该在还完全不了解具体情况的时候就直接说那是不好的。妈妈很想知道事情具体是怎么回事,老师当时是怎么跟你说的,你愿意给妈妈讲讲吗?”
这时,豆丁的情绪开始发生改变,他说“昨天下午你晚来接我,小朋友们都走了以后,老师跟我说,她今天不在幼儿园了,想要拜托我帮忙看着小朋友,看谁不听话,就像平时中午老师给我们盛饭的时候,会让一个小朋友帮忙看着大家一样。”说完,豆丁停了一下,接着说“老师最后说了一句话,只有自己先做好了,才可以更好的管理别人。”
“哦,原来是这样呀。那你打算怎么管理小朋友呀?”我问。
豆丁回答,“有4种情况,分别是喝水,户外活动,上课和午睡”
“那你具体怎么管理呀?”
“大家喝完水,去检查小朋友的水杯,如果杯子里有水滴的,就说明小朋友喝水了,如果杯子里是干的,就说明小朋友没有喝水。不过没有喝水的小朋友很少,我就等吃完水果,有一会空闲的时候去提醒他们要喝水。”
“哇,你怎么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呀!那户外活动的时候,你怎么管理呀?”
“我就去提醒不听话的小朋友”
“那他们会听你的吗?”
“他们都会听我的。”
“那上课时呢?”
“上课时,有老师给我们讲课,不用我管呀”
“那午睡的时候呢?”
“午睡的时候,我就提醒小朋友2次,如果他们还是不听话,就告诉老师”。
“听起来很有意思呢”
“妈妈,每次X老师不在的时候,都是Y老师来带我们,我发现Y老师跟**同学的妈妈长的好像啊,区别就是Y老师带眼镜, **妈妈不带眼镜呢。如果她们有一天都不带眼镜,该怎么办呀?”这时,豆丁又开始天马星空的各种假设开始了。
很多时候,在孩子跟我们兴致勃勃的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自以为是的用我们成人世界的规则和观点去评判。殊不知,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的规则其实跟我们成人世界的规则完全不同。所以,作为家长,当孩子走近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够放下自己的预设和评判,保持临在的去聆听孩子,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和想法,是对孩子最基本的一种尊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