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巴赫的音乐时,老师就曾告诉我,巴赫是一位复调音乐大师。当时我有一个疑问,那么复调音乐是什么呢?后来我查了许多资料,知道了一些定义。简单来说,就是在一段音乐中同时存在着,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旋律,这些旋律之间的地位又几乎是平等的,这样的音乐,我们称之为复调音乐。
复调音乐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起起落落。从最初的主调音乐到9世纪的复调音乐出现,16-18世纪达到鼎盛时期,形成“严格复调”。巴赫所生活的年代就是复调音乐的鼎盛时期,而这时,出现了一种自由复调,在当时极为盛行。18世纪之后至今,主调音乐再次成为主流,但在一些音乐作品中还是能够听到一些复调音乐的痕迹。
一说到巴赫,就会提起“巴洛克”一词。“巴洛克”一词源自于葡萄牙文,意为“不圆的珍珠”,这之后的人们就借用这个词来泛指16-18世纪的造型艺术与音乐艺术。而“巴洛克”时代,又分为早期,盛期和晚期。
早期巴洛克与文艺复兴时期末期相接,歌剧在那时诞生,充满宗教色彩,又有着豪华气派的感觉。一首《节庆弥撒》为最,居然使用了五十三个声部,令人惊叹!
盛期巴洛克,我知道一种比较有意思的形容:有节制的矫饰。此时的音乐以法国歌剧为代表,例如吕利的作品,库普兰的一些作品。
而巴赫所生活的年代,是晚期巴洛克,那时的音乐风格气势宏伟,细节精致,音乐理智又优美。而我接下来会介绍两首巴赫的复调作品,来管中窥豹晚期巴洛克的音乐风格。
《G大调第五法国组曲》,作为最被人们所熟知的一部《法国组曲》,它的旋律优雅,主题明朗。共分七个部分,分别为阿拉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加沃特,布列,卢尔,吉格,每个部分都风格分明。富有田园风格的阿拉曼德,是一种悠闲的优雅;激昂的库朗特,是一种气势恢宏的跃动;平缓的萨拉班德,是一种稳重的大起大落;活泼的加沃特,是一种蹦跳的清新;多跳跃的布列,是一种轻盈的果断;趣味盎然的卢尔,是一种优雅的愉悦;自由流畅的吉格,是一种晶莹的清脆。而整部《法国组曲》是流畅优美的舞曲,节奏风格不同,却又相同。让人不禁随着节奏大线条的律动,是一经典之作。
接下来介绍《平均律钢琴曲集》中e小调的前奏曲与赋格,选择这首曲子的原因,是最近在练习这首作品,所以有一些想法与思考。作为一首咏叹调式的前奏曲,共分为三个部分,最一开始的左手流动和弦与右手长音旋律,中间的突然变速,在左右手一起跑动的时候,穿插着几个大跳,让情绪递进,最后的主题再现,回顾开头,几个模进把情绪推向高峰,最后以一个气势浩大的和弦结束。而相接的赋格,则是整个平均律中唯一的一首二声部赋格,旋律清晰,声部明确。在一串十六分音符的结尾,用八分音符来缓冲,意示着一句的结束,左手在此时补上,又有和声进行的感觉。中间的转调到G大调,主题对题互相交织,最后以分解和弦平稳结束,又让人回味遐想。
巴赫的音乐,遍及各种西洋乐器,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延续至今,广为流传。巴赫音乐的独特性,让人听到的一瞬间就能够分别出来,具有一个时代与一个人的特征,在音乐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这不是所有音乐家都能够做到的。巴赫,一个伟大的复调音乐大师,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