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7级传播学
《群体性孤独》––以05后为代表的群体生活方式是否一致

《群体性孤独》––以05后为代表的群体生活方式是否一致

作者: 17王莹雪 | 来源:发表于2019-04-20 02:04 被阅读2次

        作者的研究分为机器人时代孤独中的新型亲密关系和网络化生存亲密关系中的新型孤独两部分。

        在十五年期间作者深入两家养老院,对200多人进行了实地研究;为了研究人们的网上互动,与7家中学合作,收集了450名中学生的第一手研究资料。研究的可信度很高。

        书的第一部分主要是从机器人时代的小孩子同机器人交流很多,将机器人当作是有感情直觉的个体对待来陈述,再从小孩子对机器人的依赖性态度到长大后对手机互联网的依赖引入到第二部分网络化生存的亲密关系。

        从儿童对机器人的态度来看,儿童时期他们的主要接触对象已从真实的人的实体变成了机器人,机器人可以满足他们一切需求提供持续性陪伴,在儿童时期他们和现实中的伙伴关系不够密切,因此在成长过程中也容易对网络中的虚拟关系产生依赖。与此同时,在互联网发展的现在,电子设备早已充斥我们的生活。而05后一代则相当突出,他们是在电子设备围绕的环境下生长的,对于电子产品从小就熟悉,因此在他们长大后的“孤独状况”可能会更加明显,如今也是一个封闭的邻里间甚至都没有见过面的社会,儿童们所接触到的除了玩具大概就是电子产品中的游戏和虚拟人生。对于这样一代的少年儿童而言,用“电子土著”来形容是再好不过的了,电子产品虽然带来了便利但是也使这一代人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网络上不乏因过度沉迷游戏而拔刀向母亲的少年,近视率大大提高的客观现状也真实存在;网络流行语更行换代的程度让人摸不着头脑却在网友间疯狂被传。好像大家都习惯于混迹在网络上的圈子,“饭圈“逐渐低龄化,小学生们迅速占据网络空间,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他们是否知道怎样正确利用呢?       

        如作者所言,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既要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要摆脱信息技术导致的孤独,就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

相关文章

  • 《群体性孤独》––以05后为代表的群体生活方式是否一致

    作者的研究分为机器人时代孤独中的新型亲密关系和网络化生存亲密关系中的新型孤独两部分。 在十五年期间...

  • 《群体性孤独》—为了躲避孤独而来的孤独

    看完《娱乐至死》,再来看这本《群体性孤独》,感触更深。何为群体性孤独?我认为就是为了躲避孤独而来的孤独。在这本书中...

  • 荐书《群体性孤独》| 如何面对“新型孤独”?

    书籍:《群体性孤独》作者:雪梨 特克尔推荐评分:5星 《群体性孤独》本书为我们解读了互联网对于人际关系的双重关系。...

  • 群体性孤独

    在这个人类越来越依赖科技的今天,其实背后的有一含义就是,我们是在逃避孤独,每当我们感觉到孤独,都会在网络上寻找慰藉...

  • 《群体性孤独》

    互联网固然让人们的交往变得更加方便,但这种看似紧密的连接,实际上却加强了真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我们一方面可...

  • 群体性孤独

    “有时我听风过耳,我觉得为了听分过耳,也值得出世为人” 我做过最群体性的一件事就是读书,和全球不可计数的孩子一...

  • 群体性孤独

    最近在啃一本书《群体性孤独》,还没有完全消化完,先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在和一个阿里出来做物联网的朋友闲聊时,他...

  • 群体性孤独

    除了意外与梦想之外,人生大多数都是平淡的。想要活的精彩,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忍得住琐碎,最后...

  • 群体性孤独

    现代人平均每天会收到数千条消息,有些时候,消息像拥抱一样给你温暖;有时候,消息像噪音一样给你烦恼。我们每天都处在这...

  • 群体性孤独

    ▍群体孤独世界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陷入了一个叫群体性孤独的世界。 互联网让人们可以跨越空间,在任何时间和空间都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群体性孤独》––以05后为代表的群体生活方式是否一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gh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