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去外面公园的塑胶跑道上跑了5公里,真的是太热了,连呼气都是温热的,汗水有种要把自己浸透的感觉。现在网上有很多人发布在太阳底下晒背,意思这样可以祛湿。这个明显有点显摆自己平时不会出汗了,你想这种天气在外面随便走动走动估计就可以出汗祛湿了。长期在空调间里面,加上吃冰冷的食物,如果不正常出点汗,湿气肯定会有,我最明显的是手指上发出了几个小水泡,昨天跑步出汗后,今天感觉好多了。
早上七点拖着行李去赶火车,又是一身汗,这个天看出来了,在室外无论做什么都能祛湿的。周末早晨的地铁上人满为患,都是想着早点出行天气风凉,早点不会太拥挤的大聪明们。地铁是开往虹桥火车站方向,以带娃,带行李箱远行的居多。这些年出差出远门多了,我总是到最后一刻再整理行李,这种属于拖延症,但是也总结了整理的方法,基本上就是老三样衣服、鞋子、化妆包。收拾起来也非常简单。
记忆中第一次火车出远门是去南京是参加新公司的入职,好像在这之前,我的工作生涯基本上都没有离开过上海。这个确实是很多上海人的选择,我应该和其他人的想法都是一样的,活少,钱多,离家近。我肯定也是这样普通的个体。南京只是这次新公司的总部,未来我的工作场地还是在上海。十几年前的火车肯定没有现在速度快,三百多公里我估计不会少于3个多小时,那次估计也是和今天差不多赶早出门,中午饭点的时候到达了。说是总部实际上也就普通的一栋老办公楼,进入大门时会先经过一个热热闹闹的饭堂。见了领导和同事,仿佛他们都是和我自来熟一样,坐在领导的办公室里面一起简单认识了下,然后领导就说了大家都饿了吧,我们下去食堂吃饭。人力也给我准备好了工作证,顺手挂在了我的脖子上。
当时我可能还没有心理准备确定是不是入职。我的前老板是个民营企业家,虽然不是上海人,但是在上海扎根了很长时间,做了很多国企厂房的改建项目。当时我做着总助的岗位,毕竟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岗位,所以作为老板也没有特别挽留我,只是在我临走前真诚地说,你先去南京看看这家公司吧不要被骗了,如果不是他们说的那样,你再回来。
在上海很少会看到这种食堂,充满了学校的复古装修氛围,不可移动的板凳。领导让食堂阿姨给我打了满满一大盆的馄饨,估计有三十多个,也许是为了不让我觉得伙食太简陋,给了我一份比男人还多的量。我已经说了吃不了的,食堂阿姨用地道的南京话说:没事的,我们自己包的馄饨特别好吃。我就在一大碗真诚的馄饨和一张突然就挂在脖子上的工作证,在这家企业认真地工作了八年。在这八年时间里面,我也逐步蜕变成为和原来不一样的自己。
年轻的时候我们常说离开舒适区,可以提升自己。确实原来我的工作很安逸,负责部分商业的招商和运营,部分老板交代的商会及关联合同事宜,闲暇时间和小伙伴们喝喝咖啡,聊聊是非。我们商业办公楼的一楼有家意大利餐厅,当时属于招商运营免租阶段,老板也为了支持餐厅的运营,每年买了五万的消费券,所以我们招商运营部对外沟通都会放在楼下。老板的意思钱都给了,如果不去吃,后面到期也是作废的。想想那时候意大利面、西点、咖啡好像都吃怕了,还有圣诞节的晚宴,烤肉、比萨、香肠。我们有时候在想如果是中餐粤菜那该多好啊,品种多,至少我们都是中餐的胃。但是中餐无法符合商业的调性,东西好吃是其次的,感官上的气质更重要。就像我们的商业改建的时候,老板在沿街走廊部分从意大利定制了15盏吊灯。每盏裸灯3万,不含空运成本。一年的工资不吃不喝才能买个灯。装上后拍出来的场景真的漂亮,不过不知道有多少人来逛的时候会抬头看到。
意大利餐厅开了两年很成功,老板娘是个很厉害的女人,齐耳的短发,嫁给了个大三十多岁的台湾老公,好不容易生了个可爱的女儿。女人每天都在餐厅忙碌,女儿胖乎乎还不会走路被佣人阿姨天天抱着,梳着殷桃小丸子的头。新的客户每次都会把老板认成娃的爷爷,不过老板都是乐呵呵的,也不多解释。每次看到我都会热情地打招呼“Hello,Monica”
那时候工资相对低点但是整体性价比真的很高。一辆公交就能够到家了。离开时我想最关键的还是看到了可以负责更多的界面,关键工资翻翻,大部分人会和我一样选择后者,所以不是那碗馄饨的感动,我们常说要跳脱舒适区,是不是随着工作压力的变大,某种程度上也有更高的投入回报。
老板当时收了批抵押车,和我说如果我不走的话,也会给我配辆二手的本田,那时候我刚需完驾照,因为穷也还没有开始筹备买车,有一瞬间的动摇,但是后面发现比我职务高的运营总监,老板从香港挖的香港人都没有配呢。所以我也就礼貌地回掉了老板的好意。原来工资的增加相对一辆车可能更加有吸引力,毕竟是正常的劳动所得。后面就是一种妥协和替换。用离职来要挟东西的,好像我还不够格。
这些年对于南京这个城市的印象一直不错,虽然南京话听起来有点硬,但是皮肚面好吃、老鸭粉丝汤好吃、盐水鸭也不错,如果去南京总部开会,本地的南京同事会给我去排队到熟食店去买新鲜的盐水鸭,让我带回去。公司每年的团建都要爬紫金山、中山陵。或者去汤山泡温泉。人与人的相处也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是一家有情怀的公司,老板对我们也不错,每年的优秀都会带出国。一直记得我妈说我,看起来傻傻的样子,工作方面倒是有点运气的,还能跟着公司去了那么多地方。看来离开舒适区的公司也未必一定是件坏事。主要是看你要什么,原来有两个同期的小伙伴还在呢,我估计应该会跟着老板退休了吧,这个也是算是种安逸的选择,不用像我总需要找工作,所以没有办法比较,选择也没有对错。
“树挪死,人挪活,也许就是那个年轻阶段我的写照”。小的时候不理解老妈的怨念,因为外公成分不好,她不能去参军,而她最好小姐妹去参军了。我毕业的时候,小姐妹已经是上校级别了,老妈说她回岛上我们驻岛部队负责人都要尊称她为首长。老妈当时读书比那个阿姨还好呢,她觉得挪一挪也许她的人生也就不会是这样了。现在随着年龄的增加,好像能够慢慢理解了,也许就是一种代入感。也许这个一挪也就没有我和我妹了,但是人生不会有也许的。
如果我们年轻时已经在谷底,那么某种离开,或者说每走的一步也许都是一种向上的爬升。所以现在上海工作这么卷,通勤时间长,住宿消费成本那么高的情况下仍还是会有很多年轻人来打拼。
![](https://img.haomeiwen.com/i5354760/3fc3d1aa57095ae8.jpg)
对面那家大叔的房子估计是隔了三间房间出租的,上个月有对小情侣搬出去了,这个月就又有一对小年轻搬进来了。就和二十年轻的我差不多吧,离开也会是一种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