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了范睢被须贾告状,被魏国宰相魏齐迫害,假死逃出,被郑安平藏匿,后来他又随着王稽到了秦国开始新的征途。
当时的秦国,还是秦昭襄王的舅舅魏冉掌权,他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抨击了魏冉的策略,最后还帮着秦昭襄王废了太后,并把当时的四大贵族赶到函谷关外,所以深得秦昭襄王的信任,被拜为宰相。
范雎为人恩怨分明,掌权后先羞辱魏使须贾,之后又迫使魏齐自尽。又举荐郑安平出任秦国大将,王稽出任河东守。
前262年,长平之战爆发,两军对垒三年后,范雎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使得白起大破赵军。长平战后,范雎妒忌白起的军功,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杀。
此后秦军遭诸侯援军所破,郑安平降赵。前255年,王稽也因通敌之罪被诛。范雎因此失去秦昭王的宠信,不得不推举蔡泽代替自己的位置,辞归封地,不久病死。
他因郑安平而生,因王稽而兴,也因郑安平而败,因王稽而没落。我们说,恩怨分明是好事,但报恩有各种方式,没必要让他们做官,甚至管理重要军政大事,这就犯了领导者的大忌,处理事情不按法度而按自己好恶。结果大好的前程被毁。
另外他嫉妒白起的功劳,或说跟白起有了嫌隙,长平之战后,本来白起是打算乘胜追击,灭了赵国的,但被范睢阻挠,后白起更是被设计杀害,导致秦国失了一员大将,一度无武将可用,导致秦昭襄王对他有怨言。
对秦昭襄王来说范睢对他有功,又有本事,他就看不见范睢的弱点了,全然听信,结果他一错再错。所以选人在要职,高位,一定选不感情用事的,假如一定得用,那就得想办法防止他感情用事,
做的好的有韩昭侯,韩昭侯让申不害做宰相,申不害想为自己的兄长求一个官职,昭侯不允许,申不害就有怨言,昭侯说,我都是用你的学说来治国,现在你的请求和你的治国方针相反,你想让我答应你的请求废了你的学说呢?还是坚持你们学说不答应你的请求?申不害明白过来,反而觉得他的国君很厉害。这就是用人用他好处而避免短处的典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