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神游纪
游走在历史的长河中~浮光掠影吐鲁番

游走在历史的长河中~浮光掠影吐鲁番

作者: 城匠朱工 | 来源:发表于2020-03-03 17:43 被阅读0次

去年6月,在新疆中西部游了一圈,23日,领队一家回粤,跟他们玩了十天,开心也省心。我和陈工也离开乌鲁木齐坐动车到吐鲁番,来一次浅寻西域历史之旅。

到达吐鲁番,决定租车自驾游。火车站有“神州租车”,租了辆别克车,这是我俩第一次,车况好。用手机预订的吐鲁番“亚朵”酒店,比预期理想,两人自驾车游旗开得胜。

吐鲁番,古称姑师,是新疆一处旅游知名度甚高的地区,它位于新疆东南部,靠近河西走廊,自西汉以来建有数处小国,它们以“城郭之国”为主,这些城郭大多是当时的一国之都,或要塞之城。多数只维系了数百年的繁荣,但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使得大量古城遗迹留存至今。它们方圆不定,复杂神秘,深藏着诸多历史信息,值得探寻。

那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处,我们对它并不认识,出发前夕在网上搜索一番,才知道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原计划游览2、3天,远远不够,只能选择几处城市近郊之景。行程虽紧凑,但收获颇丰,有了再次到新疆寻古探幽的想法。

第一站——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23日下午放下行李即驾车上路,沿京疆高速往东走,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它离吐鲁番城45公里,在火焰山下。公路在红红黄黄的高山峻岭中穿行,山体时而全是裸露的巨石,时而是瀑布般的细沙。是日,太阳猛烈,空气干燥,途经火焰山,只见此山通体赤红,密集的沟壑由山顶直落山脚,火焰般上窜,名不虚传,决定回程细看。

火焰山

下午约4时到了柏孜克里克,它位于木头沟西岸的悬崖上,石窟沿山崖开凿,原有洞窟83个,现存57个,洞窟壁画总面积有1200平方米。佛洞开凿最早可上溯至魏晋年间,那时的西域,佛教盛行,洞窟中的佛像为供养人竖立,保养。一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天灾人祸给它们做成的损毁不可逆转。

我们参观时,大部分石窟关闭,可参观的空荡荡,浮雕与造像荡然无存,壁画被破坏得七零八落,但残余的壁画内容丰富,画作线条精美,颜色鲜艳夺目。

身为建筑师,自然而然对石窟环境也审视了一番。石窟所在的悬崖全是红砂岩,寸草不生。悬崖下的木头沟却是一处绿洲,树林、田地、房子沿着河沟向远处伸展,绿野绵延,生机勃勃。石窟景区有长长的台阶连接河边的村庄,但不对游客开发。一村民沿着台阶往石窟上登,原来景区守护人亦是绿洲人家。出于好奇,我问守护人毁坏石窟是什么原因,年代久远自毁?两个世纪前鬼佬盗挖被毁?几十年前“破_四_旧”所为?他吞吞吐吐告诉我,主要是宗__教原因。本想与他再深入交流,可惜他挥挥手离开了,话题敏感不讨好。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建于山崖中,山沟流水潺潺,是一处美丽的绿洲 绿洲村民也是千佛洞的管理者,两个地方由长长的台阶相连 千佛洞修缮完好

下午5时许返程,刚到火焰山,突然刮起沙尘暴,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火焰山无影无踪。不由得想起唐朝诗人岑参在《西征》中写的:君不见走马穿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大漠风沙真如传说般犀利,我们只能悻悻离去。

全服武装也不敢在火焰山前久留

次日驾车游览了几处国家级文化遗产。

第二站——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鲁番城约40多公里,那是古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是以姓氏为家族的墓葬结构,唐代高昌古国大将军张雄及其家眷的墓就在此处。在国内第一次参观古墓群,着实兴奋。

墓地在一片开阔的红土地上,一个个隆起的小土丘就是墓穴,古墓深藏在这些土丘之下,如今只有三处开放,它们均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状如“甲”字,由一条10多米长的斜坡墓道引入地下墓室。墓室大多2米高左右,不到10平方米,平顶或拱顶。有的墓室后壁有壁画,以墓葬人为主角,配上佛教故事,色彩缤纷,线条流畅。

据介绍,墓中出土有干尸(现已集中保护展示),身上的衣帽、鞋子、首饰保存完整,这可要拜托吐鲁番异常干燥的气候所赐。看到这些墓穴,这些干尸,自然想起2017年春在埃及参观的帝王谷,规模不可比拟,但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的相似度甚高,吐鲁番的干尸亦可与埃及木乃伊相媲美。可惜,那里只见外国游客,中国游客只有我和陈工两人。为什么中国游客不去那里看看?不去了解中国古人是如何对待死亡的?

进入墓室的墓道宽不到1.5米 长长的墓道伸入地下深处 墓穴内高不到2米,这位意大利帅哥头几乎擦到墓顶了 我们的身后就是墓地。这位意大利女士见到我们两位中国老人可开心了,不停的赞美吐鲁番,可惜我们无法交流。

阿斯塔那古墓群的标志是一尊雕塑,为伏羲女娲相拥石雕。

在新疆博物馆曾见到过一幅唐代绢画——《伏羲女娲图》,此绢画在1960年从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构图奇特,寓意神秘。绢画以白、红、黄、黑四色描绘,伏羲在左,左手执矩,女娲在右,右手执规,人首蛇身,蛇尾交缠,头上绘日,尾间绘月,周围绘满星辰。

这种画像在吐鲁番地区古墓璧画中多有发现。伏羲女娲被认为是中国人的先祖,他们生活年代距今8000多年前,随着中原经济文化的西进、这一文化现象同时西传。西域对中原的归属,吐鲁番出土的《伏羲女娲图》也是明证。

阿斯塔那古墓群的标志是一尊雕塑,为伏羲女娲相拥石雕 新疆博物馆藏品唐代绢画——《伏羲女娲图》

第三站——高昌故城

离开古墓群驱车到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屹立在火焰山下,总面积约200公顷,望无边际。据考证,此城建于公元前一世纪,毁于明末战火。两千多年的风吹日晒,轮廓犹存,蔚为壮观。来故城参观游览的人不多,我们选择坐区间车。游览车在寂寥的旷野上不徐不疾地前行,烈日灼灼,西风猎猎,一处处土黄的建筑残骸在身旁略过,被摧毁的痕迹犹存,时空似乎定格在远古的刀光剑影中。

如唐代诗人高适在《燕歌行》中所描述:……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古边塞诗流传至今,将西进促边贸保安全,和伴随而来的战争,血与火,聚与散描绘得入木三分。古往今来,一座座边城被建成又被摧毁,一座座残骸屹立在黄沙漫漫的旷野中,绵延数里,静静地诉说那逝去的荣耀,我们被撼动,感慨历史的宏伟与久远。

高昌故城原建有内外三层城墙,如今已成断壁残桓,但雄姿犹存,气势不凡。外墙结构较为完整,墙基厚达12米,墙高11.5米,周长约5公里多,夯土筑成,每夯层厚8-12厘米,间杂少量的土坯,有清楚的夹棍眼,外围有保存完好的凸体马面。内墙城墙周长3420米,也是夯土而成,最高处17米高,基座最宽也有11米。

高昌故城城墙

期间下车参观了几处建筑遗址,规模较大的都是佛教寺庙、衙门、官邸等。这些建筑大部分为夯土筑就,或泥砖砌筑。

区间车由东南向西北驱使,首先参观了一处佛教寺院遗址,现保存有一座多边塔,一个礼拜窟(支提窟),那是回鹘高昌后期(公元12-13世纪)的建筑,内有古城唯一残存的壁画。

高昌故城佛教寺院遗址之一:多边塔

在城中北部,参观了一处宫殿遗址——“可汗堡”,意为王宫,推测是宫殿区或衙门区,现仅存高大的殿基遗址。据介绍宫殿总面积3.4公顷,全部由高墙围合。现观其基座残骸高达4—6米,据说当时的宫殿楼高四层,宏伟壮观。

可汗堡遗址 可汗堡遗址

车到外城的西南角,参观了大佛寺建筑群遗址,考古证实其占地近一万平方米,建筑年代约为6到12世纪纪,由大门、庭院、讲经堂、藏经楼、大殿、僧房等组成。

高昌故城重要的建筑遗址:西南大佛寺建筑群遗址 西南大佛寺建筑群遗址之一: 中心塔 ,塔壁佛庵壮观 西南大佛寺建筑群遗址之一:排房 西南大佛寺建筑群遗址之一:大殿基座 西南大佛寺建筑群遗址里,一维族大叔在弹热瓦普,陈工合着曲子的节拍打手鼓。打赏可以给现金也可以微信支付。

讲经堂是一处用烧结砖砌筑的小建筑。当时感觉其建筑形制有点另类,可能建于11-12世纪,于是入内细看。建筑主体呈正方形,穹顶,方形基座与穹顶的过渡用了“帆拱”这一建筑构件。“帆拱”起源于拜占庭,伊斯兰建筑继承并发扬了这种先进技术,令其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流芳百世。真没想到在新疆也能见到“帆拱”真容,因其素面朝天,可令我们细细端详它形态,构造。

大佛寺建筑群遗址之一:讲经堂。下方上圆的单体建筑,泥砖砌筑。 方形基座与穹顶的过渡用了“帆拱”这一建筑构件  。由于室内所有装饰全部脱落,帆拱结构清晰可见。 讲经堂室内,穹顶已毁。

第四站——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鸟瞰(网上照片)

离开高昌故城,我俩马不停蹄到另一个故城遗址——交河故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古从军行》 唐·李颀

交河历史上是车师古国的治地,也曾是安西都护府所在地。13世纪未,屡受战乱破坏,明朝永乐年间被彻底废弃。这是一座建在被相交的河流包围的船型台地上,由山顶向土层深处挖掘出来的城市。相交的河流就是它的壕沟,高耸的峭壁便是它的城墙,它是用生土筑成的堡垒,是一座“全副武装”的城市。让夹在汉匈之间的车师小国得享国运五百余年,成就丝绸之路上的一段烽火传奇。又因吐鲁番盆地干燥少雨的气候特性,让交河的主体结构奇迹般地保存下来,任由星空变幻,始终见证着历史的潮起潮落,它已成为丝路古国的一个完美“标本”,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了解交河故城的历史,先进入博物馆看介绍,然后进入遗址实地参观。

边走边看这些穴式建筑很容易想到黄土高原上的窑洞,记得2003年,与设计院几位同事到陕西旅行,车子在高原上疾驰,一马平川的地貌令人误以为走在平原上,突然间,一个个矩形深坑出现公路旁,坑内是花园农舍,树木茂盛、人蓄兴旺,才惊觉自己正行走在高原上。这些挖出来的院落延续了古人洞穴建筑的智慧,功能健全,冬暖夏凉,干爽舒适,二千多年来繁衍了无数代中国人,至今还在发扬光大。

交河故城不大,全程只能步行。建筑密集,游览步道是原古城的道路,行走其间,废墟就在身旁略过,极易让人发思古之忧情。我们到达时已下午4时许,太阳依然猛烈,刺眼,热到让人喘不过气。古城东西两侧却是深深的河谷,流水孱孱,繁花绿树,两个环境绝然相反的世界共存于同一片蓝天下,一处处古井的设置才让人感到这片死寂的废墟也曾有过富裕与繁华。我们抵不过热浪的灸烤,走了半程路,到了东门后折回景区大门,离开了。

交河故城的中央大道是挖掘而成,古时候可走双向马车。 中央大道被修缮好,成了游客参观的步道。 交河故城所有院落和房屋均是在土台上挖掘而成,利用废土筑墙,多为二层,层台累榭,错落有致。院内挖有水井,储藏室等,冬暖夏凉。 挖土为房屋,废土变墙桓 坭墙壁上的小孔是为红柳杆插件而设,红柳杆是室内抹面的拉结构件。 居高临下看交河故城 古城东侧是深深的河谷,流水孱孱,繁花绿树

第五站——额敏塔(苏公塔)

下午快7时来到了额敏塔(苏公塔),额敏塔寺。这是我梦寐以求能看到的历史建筑。

额敏塔建成于公元1778年,是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建造的,其次子苏来曼郡王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额敏塔外部全用灰黄色砖砌成,除了顶部窗棂外,基本上没有使用木料。塔身浑圆,呈圆柱体,自下而上逐渐收缩,塔基直径10米,顶部直径2.8米,塔高37米。塔顶为穹窿顶,上有铸铁塔饰。仰望整个塔身,塔表面砌叠十多种不同形状的几何图案,阳光在其上刻下不同形状的阴影,卓尔不凡,真是一座伊•斯•兰砖砌建筑的杰作,让人赞叹不已。

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额敏塔 各式各样的砖砌体,令额敏塔气势非凡 圆浑高耸的额敏塔 干脆利索的几何型体,干净单纯的色调,在蓝天白云下越显高贵。

相邻的额敏寺,是伊•斯•兰•礼•拜•场所,广厅式木建筑,占地2500平方米,可容纳上千人做礼拜。今天只有我和陈工两人,阳光从平屋顶的小天窗中射入寺内,泛起的灰尘在光线中弥漫,幽暗静谧。

这种建筑形式的清•真•寺在新疆处处可见,六月新疆行第三天到了库车,次日在旧城参观了库车大寺。该大寺建筑形式同额敏寺,但年代更久远,约建于15世纪,不断地毁损,重建,扩建,现已成为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库车大寺大厅1500平方米,单层,可容纳上千人。建筑物使用了红砖、石料、石膏、桑木等建筑材料,大寺正中设有巨型天窗,大厅由纵横8行共64根大木柱支撑了一个完整的大屋盖,木柱子表面图案雕刻,上釉彩绘。天花由上百块方板组成,板面画有彩色图案,华丽壮观。

库车大寺高塔 库车大寺大厅,广厅式,梁柱式木结构 陈工在研究库车大寺的木柱是否由一根原木雕刻而成。

夕阳斜射在额敏寺邻近的墓地上,整齐干净,它们没有任何文字,也没有任何拜祭痕迹,静悄悄的让人浮想联翩。“我们新疆好地方”,新疆之行给我的感觉的确如此,如果还能走得动,会再次前往的。

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有各种各样的几何型体,夕阳下墓葬群肃穆安宁。 只有这小小的拜祭塔有点烟火痕迹 光与影的雕刻,同样精致迷人 被这处简洁考究的建筑群深深地迷恋着。 要离开新疆了,依依不舍

相关文章

  • 游走在历史的长河中~浮光掠影吐鲁番

    去年6月,在新疆中西部游了一圈,23日,领队一家回粤,跟他们玩了十天,开心也省心。我和陈工也离开乌鲁木齐坐动车到吐...

  • 【七绝三首】新疆聚会

    (一)游吐鲁番 携手同游吐鲁番, 葡萄树下话甘甜...

  • 丹麦最“嗲”的小镇

    游走在丹麦各色小镇上, 就像穿行在丹麦的历史长河中。下面作者就带大家进行丹麦最“嗲”的小镇一日游吧! Ribe 里...

  • 工作中的旅行

    响应吐鲁番市万名教师“看历史、游家乡、爱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号召,有幸参加校方政府组织,通过游历当地的历史古...

  • 诗歌 这十年

    这十年 十年 说短不短 说长不长 说长 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瞬间 说短 当年出生的孩子 都走在了上学的路上 这十年 ...

  • 吐鲁番轶事

    吐鲁番的葡萄闻名世界,一如火焰山。 吃了一年吐鲁番的饭,喝了一年吐鲁番的水,看了一年吐鲁番的葡萄。走在路上,仿佛融...

  • 吐鲁番的热情好像一把火啊

    旅行大新疆,建议把吐鲁番作为第一站,因为,在吐鲁番高温里焖烧过的孩子,去哪里都不会太热。 【拼车游还是自助游?这是...

  • 庐山瀑布

    国庆长假,庐山一游,浮光掠影,影像记录~

  • 网略文学作家王书成诗词散文欣赏

    (散文) 书香十里春风醉,文华千古气韵长 作者/王书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渊流长,朝代兴亡更替,都是历史长河中的...

  • 人在历史的长河中

    大浪淘沙,江海奔流无尽, 一个人出生了,融入了历史的长河, 开始扮演在社会上的角色, 是纯朴本份的百姓, 还是叱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走在历史的长河中~浮光掠影吐鲁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mql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