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优越·启智】

【优越·启智】

作者: 挹洗俏月 | 来源:发表于2023-06-20 16:35 被阅读0次

    日期:2023年6月21日 癸卯年 五月初四 星期三

    备注:Day584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山自在,水如来---熊召政生活随笔集》

    作者:熊召政



    内容

    读唐诗,发觉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诗篇,都把鸟与僧对举,试举几例:

    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姚合:露寒僧梵出,林静鸟巢疏。

    杜荀鹤:沙鸟多翅足,岩僧半露肩。

    陆龟蒙:烟径水涯多好鸟,竹床蒲椅但高僧。

    司空曙:讲席旧逢山鸟至,梵经初向竺僧求。

    至于把鸟作为僧的对应物,我猜度是这样的原因:

    在文人的眼中,鸟是最自由的。它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何时歌唱,何时敛翅于一棵树上,都不必看别人的眼色。大概芸芸众生中,只有僧在这一点上与鸟相似。

    其次,僧居山林,鸟亦居山林。僧是山林的迁居者,而鸟却是山的土著。与鸟为邻的,必定是闭门避俗的世外高人。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响。可见,鸟的天空是在人迹罕至的空山。那地方没有声色犬马,没有雕梁画栋,没有喧嚣市声,没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尤物。住在那儿修行的僧人,他的邻居只有两个:一个是鸟,一个是孤独。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唐代诗人要把鸟与僧对举了。鸟与僧,实乃是红尘外的一对朋友。

    启示:经过作者的提醒,越发觉得“僧与鸟”这两个比喻与空山、山林甚是应景,仿佛他们理应就是一体入画的景致。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唐代温庭筠的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在这首词中,同样是鸟儿,鹧鸪相比体形更小巧的鸟儿飞得要相对低一些,不像蜂鸟、画眉、红腹红尾鸲【qú】等飞行速度相对较快的鸟儿,可站立在枝头鸣啭,可在山谷中迂回,可在水面上低飞。

    在古代文人的视角中,鸟儿代表着希望与自由,所以在文化的表达中常用各种鸟儿的画面来点缀自己的诗句与生活。“春在枝头”由一只站在枝头的鸟儿的形象就可阐释,“喜上眉梢”更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喜鹊就能表达。还有寓意长寿的鹤,象征忠贞的鸳鸯,表达远大的理想的鸿鹄等等。

    本文释义】 鸣啭:鸟类动物(尤其鸣禽类)的鸣叫。 鸟类的鸣叫可以分为鸣唱、鸣叫和鸣效3种类型。

    鸣唱又叫做鸣啭、啭鸣或歌声,通常是在性激素控制下产生的强大响亮而富于变化的多音节连续旋律,有些种类的鸣唱非常婉转悠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优越·启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ny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