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总会看到朋友圈、QQ空间里猛刷着关于“忆”高考的情绪、关于高考作文题的讨论……等诸如此类话题时,说实在,此时的我已没有太多感受了。
当然,我不否认,没有一场高考不是刻骨铭心的。
我至今仍记得第一天高考进考场时,我们高三级的所有老师站在考场入口处迎接我们,给我们每一个进场的学生一个大拥抱。我仍记得第一个早上第一个给我拥抱的人是历史老师袁伊尹,高二时当过她的科代表。她讲着一口纯正的普通话,长得虎头虎脑的方形脑袋,骂人时的嗓门在对面教学楼可以听得一清二楚,更不要说在楼下或楼上的教室了。她骂人骂的起劲的时候,健硕的身躯可以一脚踩断扫把,拿起扫把柄逐一打每一排学生的手掌,就像一个妈妈凶起来要教育自己的孩子那般。但她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她崇尚引导式教学,而不是灌输式课堂;她思维活跃,她的40分钟的课堂里,可以带你穿越古今中外。她的优秀没有任何质疑,所以她被安排坚守在高三的一线阵地多年。
我的青春,她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老师。
2005年-2011年,我的中学青春里,来来往往许多人,有过很多交集,发生过不少大事,但是“循规蹈矩如我”,最后只剩下“被狗叼吃的青春”。为什么这样说?用很多人的话来说,我的青春是苍白无力的,没有翘课、没有去过网吧、没有早恋、没有做过一件疯狂的事……而且,还不得不提,我的唯一一个QQ号码是高考之后才拥有的。唯一做过一件稍微难忘的事,就是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时特意跑到市中心去围观了,虽然自己那时候被挡在一层层的人群后,连火炬晃过的火影都没看到,但也心满意足了。
在我12年的学习生活里,被“学习”贯穿得特别彻底!从拿到学前班的第一张第七名奖状开始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领取,青春彻底奉献给了题海和课堂。
从初中开始住宿,14岁开始学习在大集体宿舍生活了。记忆里,只有每天早上六点匆匆忙忙的早起、排队打饭、上课,下午匆匆忙忙地排队打饭、排队洗澡等经历,每天晚上匆匆忙忙赶去上7点开始的晚自习,每天晚上坚持到10点晚自习结束;每天都是做不完的习题,每科1-2本习题本,还有老师额外布置在作业本的作业,语、数、英、物理、生物、化学、政治、地理、历史,回头想想,觉得那时候的自己是有多强大?始终认真记住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要预习熟悉,发掘更多思路;要复习巩固知识点。初中的老师,已经开始向我们描述关于大学的生活,用他们自己的经历,或用他们正在读大学的孩子的经历,开始在我们心中播种关于大学梦的种子。当然,即使那一刻,大学离我们很远,可是越是遥远的东西,你越加觉得美丽!
高中,变本加厉的疯狂状态。高一的宿舍里,已经有人开始拿着小台灯开始深夜奋斗了。早上5节课,从7:00——11:40。甚至,有人中午都没有回去休息。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高三冬天的那年,凌晨5点多,天还没有亮,教学楼还没开门,教室的灯也没亮,可是已经有一群群的学生在唯一有灯光的走廊里大声读书了。在我的青春岁月里,看不到《匆匆那年》影子,更看不到《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的痕迹……诸如此类的浪漫情节,不曾见过!在我所能触及的世界里,我只能看到的是别人如何的牛逼,和更刻苦和更努力的励志故事。记忆非常深刻的高三每一夜,宿舍台灯处处亮起,仿佛是一个小城市里的灯火通明,宿管阿姨检查时,或是躲在被窝里、或是暂时关了灯。你甚至无法理解,还有人竟然能一边上厕所,一边大声朗读英语?!
你不曾见到,你无法相信,这近乎是疯狂的状态!被狗叼吃的青春里,见到一个个都仿佛是“疯狗”一般的状态,一天超过16个小时的学习和做题,连吃喝拉撒都要拿着一本书,并且还有人在拼命压缩睡眠时间!
那时候的我们,关于未来只有一个出路——大学。记得高一时,坐在我前排的男生,比我小一岁,他却振振有词地说出这样一番话,令当时的我震撼不已:我们读书是为了改变命运,没有人可以帮我们,除了我们自己。
是的,没错,他确实是一个农村里出来的孩子,当然也是中国教育小成长的孩子。不过,他最后还是圆了大学梦。
或许,当年的我,如何也想不到我会考上怎样的大学,若干年后毕业的我会流浪在哪座城市,从事着什么行业。我想,这一个问题,无论是对于现在参加中、高考,抑或是正在读大学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充满憧憬和渴望知道的答案,同样也是无法想象的未来。
关于未来,我们或许可以有一万种想象,甚至可以预想到其中某一些。
当然,今天,此时此刻,我可以告诉最初的我,当年那般拼,毕业后一年的我,现在是怎样的生活和工作。
但无论过去,或现在,甚至是将来,我们追求的答案不应该仅仅是结果,而应该是过程,是贯穿每一个阶段的过程。任何人一生的结果都一样,因为终点都一样,但是过程却完全不一样!
其实,回想我这“被狗叼吃的青春”,虽然活着很累,但却很充实!当然,关于未来,我还可以努力画上更多色彩!上天负责安排,你只负责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