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180484/3447de29a97ddc6e.jpg)
网上沸沸扬扬的香飘飘事件据说又有反转,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反转”这俩字已经不足以诱发人们惊讶的情绪。
反转的折点有两个,一个是爱国行为属真情流露还是摆拍作秀,另一个在于这轰动一时的爱国事件是个人所为还是公司策划,但在更多网民眼中,他们已经将这事定性为“欺骗”,区别就是现在到底是某位员工在欺骗国人的感情,还是香飘飘这个公司在欺骗呢?暂且不去探究事件背后的真相,这件事本身的存在就很荒诞,在卖货的地方公开骂消费者,以此彰显自己的清高正直?既然要讲情怀,为何要去日本经营呢?不如索性关起门来在自家开骂,岂不是理直气壮些。
以我朴素的老百姓视角来看,如果此事系员工个人行为,真实的做法呢也不要夸大她的政治意义,最多口头嘉奖一下也够了,毕竟是派她去工作的,不是派她去收复边疆,若是个人摆拍作秀,那也不必过于苛责,总之是秉持一个冷静处理的态度,尚不至于被舆情牵着鼻子走,倘若是公司集团行为,可以说这个公司大概就走到头了,有此决策者,还活个什么劲呢。
很明显,香飘飘是想吃爱国这碗饭的,尤其疫情之后的这两年,在经济不是那么高歌猛进的环境下,绝地而生的国货走红,俨然已经发展出了一条成熟的企业自救模式,此前凭借爱国口碑力挽狂澜的企业不在少数,大约也正是因此,香飘飘决意效仿。然而爱国饭不是谁都可以吃的,也不是所有人都乐意为别人的情绪买单,说起来,充斥在网络上的“爱国”仅仅就是一种情绪,它不折现于现实中的任何效用。
香飘飘的“爱国强企”计划从第一步就走错了,错在它自己的身份,香飘飘不是攻克技术难关的华为,也不是高精端路线的航天重工,甚至不是低调干实事的白象,他只是一杯定位在打工族的可有可无的奶茶,且事件背景是在日本的地盘做生意,与前番走红的国货比起来,香飘飘具备天然的劣势。
你想挣日本人的钱没问题,拿敌人的钱来建设祖国也是好事,可既然选择去跟别人做生意,那表面上的客气总要有,你这一边要挣钱,一边要搞高姿态爱国,怎么品都有点又当又立的意思,我相信他们伸手接过日本消费者递来的钱币,脸上也是笑着的,我也相信,香飘飘的爱国到达最高点也不至于是用奶茶把这个岛国给淹了。那么所谓的讽刺日本是给谁看的?就是给国内容易激动容易找不着北的激进爱国者。
曾几何时,爱国的方式还是人们竞相讨论的话题,高中那会,学校组织讨论抵制日货的合理性,彼时在县城高中住校一个月吃二十天方便面的我哪里见过正经的日货呢,而今天,网民的爱国已经固定在了口头喊话这一模式。
说到底,香飘飘是在国货走红的网络风暴中迷失了方向,以至于在泼天富贵的谜局中香飘飘了。
我大概理解,香飘飘是要立人设,因为在这个时代,什么都可以表演得很好,除了影视剧演员不会演,要表演一个爱国者,这很简单,也很奏效,除此之外,我们很多曾经视为宝贵的品性行为,如今都可以在公众面前进行表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摆拍作秀,前有救助孤寡老人的摆拍,后有公务员扫大街的全程跟摄,这都是现实中见多不怪的现象。
这样的摆拍作秀是对大众心理的考验,也是对公德的挑战,在这反复跳跃的挑战里,人性经不起反复,一次骗局带来的后果就是终生不会再有信任,公德坍塌由此而始,唯有借此捞钱的人没有损失,因为他们不在乎公德的坍塌缺失,他们眼里只有眼前的既得利益。
民众的摆拍面目可憎,体制内的形式主义更是洪荒猛兽,它摧毁的不只是公德,还有公信,在一个没有信任信誉可言的环境下, 人该如何自处呢。
回到香飘飘这件事情上,我甚至觉得错不全在于香飘飘和那名员工,而更多是国内那些激进且无脑的键盘爱国者,对于形式主义的爱国饭,他们比香飘飘的领导还能“苍蝇扑臭”,闻腥而动,香飘飘这场闹剧,重点不在骗,而在于先前起哄大赞香飘飘的键盘爱国者每一个拎出来都是复刻版的香飘飘,区别只是这口爱国饭谁吃谁没吃。
成功的摆拍作秀者和形式主义者带给人的影响恶劣且深远,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案例教育下一代:只要我嘴上高喊爱国,哪怕我天天吃喝嫖赌,也会比那些埋头做事的苦逼们混得更光鲜亮丽,更能出人头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