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喜欢牡丹,不知道是不是受《爱莲说》的影响。
《爱莲说》里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单单“富贵”二字,我就觉得俗了,好像自己多清高似的。其实自己菊都算不上,更不用说像几分莲了。

说心里话,我不太喜欢硕大的花朵。比如芍药,比如蜀葵,比如菊花。我喜欢小朵的花,比如杏花,比如桃花,比如兰花。说不清什么原因,也许觉得,太惹人注目,太炫耀,太高调,与我不合。
其实,它们不过是开自己的花,这是它们的本能,也是它们与生俱来的生命特征,自然无错。我也如此,只是喜欢着自己的喜欢,而不喜欢的,真的勉强不得。
昨天同事给我分享图片,是她去洛阳拍的牡丹。我原想,不过是姹紫嫣红,雍容华贵,一派王者气度罢了。殊料想,竟不是花团锦簇的拥挤,也不是繁花似锦的耀眼,而是一棵棵高大的牡丹树,姚黄魏紫,赵粉鹤白,更有白雪塔,御衣黄,它们就开在那高枝上,蓝天下,不知比那些矮植惊艳多少!尤其“豆绿”,活脱脱一生菜团子,绣球一般,倒有几分可爱。

可我还是喜欢不上来。人们爱把牡丹比作倾国倾城的美人,说什么“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唐朝皮日休曾写诗,夸牡丹天下无双,无以争艳,多少也带点个人偏爱。我却喜欢小巧精致的花朵,哪怕像是不谙世事的邻家丫头,看着简单,省心,内心清净。
不知为何,总是把牡丹和杨玉环联系起来,而不是荔枝。也许觉得她的的身材丰满如此花?也许觉得她的妩媚动人如此花?好像有点。这朵开放在盛唐的“牡丹花”,真是“花开时节动京城”啊!有诗为证:“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真多啊!我记得我背《唐诗三百首》的时候,读到李白的《清平调》其一其二其三,眼前画面浮现,那个袅娜娉婷,那个明艳凝香,就是女子,也羡慕的很啊!白居易的《长恨歌》再一读,这个人物就更立体,俨然一朵开放到极致的牡丹花嘛!
不过,据说武则天曾经也和牡丹斗艳,但是最后依然甘拜下风。这种传闻虽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倒给牡丹增添了不少威望。想来那武则天也不是真比美,恐怕是为“花中之王”的“王”字所惊动,权力、地位之患得患失吧!
且说这洛阳牡丹甲天下,真得感谢武则天。若不是她下旨贬之,牡丹何以在洛阳扎根安家,且开得如火如荼?都说牡丹凛然正气,不向权贵低头,忽而被尊,渐而闻名天下。这故事,不论真伪,还真为牡丹冠了正名。

如今,正是牡丹怒放时节,洛阳离我,也不过百余公里,驾车前往,也用不了两小时,可我从未有过念想,去看牡丹一场。这牡丹,就让那些爱她的人去看吧,如此,才不算相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