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Artlib线上展览 | 自然生意——元明清没骨花鸟画

Artlib线上展览 | 自然生意——元明清没骨花鸟画

作者: 弘雅书房 | 来源:发表于2020-07-24 18:00 被阅读0次


前言没骨法是中国传统花鸟画技法的重大创新,没骨法相较其他表现手法其不同之处在于对线的运用上,如“白描”、“双钩填墨”,都强调“线”的重要性,把线称为“骨线”,南朝谢赫“六法”有“骨法用笔”。“没骨”的字面意义是“隐匿骨线”或者“不用骨线勾勒”的绘画方式。没骨花鸟画是以墨、色为骨,通过颜色的浓淡干湿、快缓疾驰、笔的顿挫来表现线骨。对于没骨的绘画方式起源众说不一,童书业先生考证认为张僧繇画“盖纯以色彩渲染而成的“凹凸花”,被认为是“没骨花”之初祖。这是源于佛教的传入中国后,印度的晕染法随之输入,张僧繇受其影响而产生此画法。在五代时期出现了“徐熙野逸,黄家富贵”两种风格迥异的花鸟画风格。他们对没骨花鸟画的起源及重要影响在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中有不少的篇幅分别论证,从中可见在当时“没骨画”绘画形态已经开始接纳并进行创作实践,这丰富了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发展。此次线上主题展览聚焦没骨花鸟画的主要发展时期:从元代的钱选、王渊至清代的恽寿平、任伯年。从中其一可以了解传统没骨花鸟画技法的革新变化及时代风格;其二没骨花鸟画题材中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花草、虫鱼、蔬菜等物,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可以教我们以画家的眼光看待和观察周遭的事物,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01

元代

元代政治环境的变化,使大部分文人郁郁不得志而“疏于人事”,过着隐逸宁静的生活,在艺术上一改宋代精细妍丽的宫廷画而转变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的尚意风格。从宋代的“理性”转变为元代的“意志”表达。这时期的没骨花鸟强调笔墨与色彩的“写意性”,强调“以书入画”,注重淡雅的色彩格调,弃工整繁复而多简约抒情,追求至平至淡的情感表达,其中水墨没骨也渐渐增多。这样的审美意趣对后来明、清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


至平至


钱选

字舜举,号玉潭、巽峰、清癯老人、习懒翁、眚川翁,浙江吴兴(今湖州)人。生卒不详,主要活动在13世纪中后期至14世纪初。南宋景定(1260—1264年)年间的进士,入元不仕,遂寄情山水,流连诗酒,隐于绘事,终其一生。山水师从赵令穰;人物师从李公麟;花鸟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伯驹。人品及画品皆称誉当时。元初,与赵孟頫、王子中、陈式等人并称“吴兴八俊”。

<<滑动观看>>

八花图卷 29.4cmx333.9cm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以分段法描绘海棠、梨花、杏花、水仙、桃花、牡丹等8种花卉,每种相对独立,合之又成为整体。8种花卉各具姿态,偃仰向背绝无雷同,笔致柔劲,一丝不苟,敷色清雅,将线条和幽淡的设色融合,层次简单,渲染上近乎平面化的塑造,花卉中部分叶面己趋“没骨”之直接填色。

<<滑动观看>>

局部图

本幅前右下角钤“舜举”印一方,拖尾处有元代赵孟頫题跋:“右吴兴钱选舜举所画八花真迹,虽风格似近体,而傅色姿媚殊不可得。尔来此公日酣于酒,手指颤抖难复作此。而乡里后生多仿效之,有东家捧心之弊,则此卷诚可珍也。至元廿六年九月四日同郡赵孟頫。”

秋瓜图轴 63.1cmx30cm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画中以深浅浓淡、各种不同层次的绿色,刻划浑圆的翠瓜、掌状的叶片、细长的草须,并夹杂洁白的小花,颜色清丽。全幅精致而清雅的风格,犹带有南宋画的遗风,只是褪去甜熟之味。

画家在画幅上方的题诗中,提及「东陵瓜」的典故。秦朝的东陵侯召平,在秦亡后降为平民,因家贫,种瓜于长安城东以为业。由于他种的瓜味道特别甜美,遂被称为东陵瓜。东陵种瓜,钱选售画。对于在宋亡后摒弃儒士身分、转为地位不高、谋生不易的职业画家的钱选来说,想到这位生活艰困、因种好瓜反而留名的没落贵族时,或许亦有一种跌落红尘的同情共感之慨。

<<滑动观看>>

局部图

款识:金流石烁汗如雨。削入冰盘气似秋。写向小窗醒醉目。东陵闲说故秦侯。吴兴钱选舜举。印记:希世有、舜举印章、舜举、钱选之印。

瓜茄图页 28.5cmx58.3cm

纸本设色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绘茄子一株,茄叶深绿色,叶脉清晰,画面的茄子就像种在园子里,写实手法贴切自然。

<<滑动观看>>

局部图

款识:忆昔毗山处写生,瓜茄任我笔纵横。自怜老去翻成拙,学圃今犹学不成。吴兴钱选舜举画并题。

王渊

(公元13世纪末-14世纪中)〔元〕字若水,号澹轩、虎林逸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尤精于花鸟,堪称元代花鸟画巨擘。所画皆师古风,又能融会贯通,别具一格。先是工笔重彩,师黄筌法,精工艳丽,但作品少见;后主要画水墨花鸟竹石,墨色渲染,浓淡有致,无彩胜有彩。

桃竹锦鸡图轴 102.3cmx55.4cm

纸本墨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将工整双勾的线条和细腻的水墨渲染合为一体,形成兼工带写的绘画技巧,以墨代色,画中的桃花和叶子为没骨画法,用水墨冲颜色点染而成,无线条勾勒,叶子深浅不同的墨色表现阴阳向背,整幅画面蕴藉清润、幽静深秀。

局部图

落款:“至正已丑(1349年)王若水为惠明作桃竹锦鸡图。”

莲鹡鸰图页 29.9cmx36cm
绢本设色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图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唐绘手鉴《笔耕园》中。图绘枯萎和荷叶、莲蓬、半掩的荷花及两只鹡鸰,构图精巧。技法上虽以细线勾勒后皴染水墨,但线条已经隐匿其中。画面整体有悠闲自在之感。

麻雀山禽图轴 198cmx60cm纸本墨笔 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藏

款识:徐志题、至正丁亥元夕前,钱唐王若水制。

在此画的上方和左下角绘有四只麻雀,两只大麻雀正在给两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喂食。竹枝与岩石穿插其间,整幅画动静结合,颇有生趣。技法上,以勾勒和没骨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张中

生卒年不详,元代画家,(活动于公元1336–1360年间)。一名守中,字子政,亦作子正,松江(今上海松江)人。画山水师黄公望,善花鸟,亦能墨戏。与王渊并称元代水墨花鸟画代表画家。他注重写生,因精通水墨写生被时人誉为"写生第一"。

枯荷鸂鶒图轴 96.4cmx46cm纸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滑动观看>>

局部图

此幅写深秋荷塘一隅,作者以劲健笔力勾勒蒲草荷梗,以没骨法皴擦荷叶、莲蓬、鸂鶒等。画中雌鸂鶒匍匐在地,蒲草随风摇曳,枯荷断茎,在水中映出依稀的倒影,为古画中少见。明代顾复评价张中的绘画“元代写生第一”,从此细节中可体现。本幅虽属设色作品,但以墨为主,鸳鸯略加颜色点染,鲜妍可爱,颇具淡雅之趣。

芙蓉鸳鸯图轴 147cmx56.8cm 1353年纸本墨笔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描绘一对鸳鸯在芙蓉花下的溪流中戏水的场景,鸳鸯活泼多姿栩栩如生。用笔兼工带写,笔法灵动,墨色淡雅,风格神清骨俊。以墨色没骨的方法绘出花、石、鸳鸯。并且用笔用墨根据对象不同而作变换。相对于王渊的作品,张中技法单纯,毫无功利色彩的轻松活泼感给予更多自由洒脱的情味。明代沈周、周之冕、陈淳均受其画法的影响。

<<滑动观看>>

局部图

左上款署“至正十三年五月,张子政为德章作”。此图经明代沈贞吉、薛益,清代内府及现代画家吴湖帆收藏,现藏上海博物馆。

02

染抒写

明代

明代没骨花鸟画发展开始进入高峰时期,从大的环境看相比元代,明代统治者重新创建宫廷画院,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元代以墨代色之过渡后是兼工带写的兴起,彻底的抛弃了近似勾线填色的画法,而改为放笔点染,完全靠水墨晕色去体现形体的技法。这种以墨笔写意的没骨花鸟画在明代成为主流。

沈周

沈周(1427-1509)〔明〕字启南,号石田,58岁后自称白石翁,长洲湘城(今江苏省吴县湘城)人。出身于书画世家,父恒吉,伯父贞吉,均为丹青之手。沈周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自由,蔑视恶浊的政治,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他学识渊博,富于收藏,交游甚广,极受众望,唐寅、文徵明之流咸出其门,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

<<滑动观看>>

花鸟(四开) 30.3cmx52.4cm 

纸本设色 苏州博物馆藏

沈周年轻时期特别注重对于元人画家花鸟画的临习,很好的继承和延续了元人严谨的没骨花鸟写生的风格,后来博取众家么长,融汇贯通,形成了自己朴拙、豪放的粗笔水墨风格。

<<滑动观看>>

辛夷墨菜图卷 59.7cmx35.3cm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有元代钱选之风,洗练的笔墨简逸略带拙意。左幅采用没骨法绘折枝辛夷,以苍秀古拙之笔画花卉枝干,以不同水分的色墨画出花瓣叶片,色泽浓淡分明,层次丰富,再用重墨劲细之笔勾画叶筋。构图疏密有致,设色清妍秀雅,富于蕴蓄之致。  

<<滑动观看>>

局部图

右幅运用干笔的飞白、水墨的渲染和重笔浓墨的点写将一棵普普通通的白菜表现得栩栩如生。此画突出了书法用笔的特点,粗放率意,转折自然,用墨亦变化多端,颇具逸致,天趣盎然。

荔柿图轴 128cmx38.4cm

纸本墨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滑动观看>>

局部图

全幅以没骨法画荔枝,柿子树二枝,上方自题“庚子元旦即兴”诗一首,款“右进作一首侑以荔柿图,奉吾宿田老兄新春一笑,周再拜”;钤“启南”朱方印一。取「荔」、「柿」之谐音「利」、「市」,送给兼营药材生意的名医宿田为新年礼物。

<<滑动观看>>

四季花卉卷 27.5cmX504.8cm

纸本设色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此幅长卷中绘牡丹、木槿、兰、菊、梅、芙蓉等十几种四季花卉,全幅以没骨技法为主。从卷后清代鉴藏家高士奇的题跋中可知此卷为沈周晚年所作,画面清新淡雅,结构严谨。落款:长洲沈周。

<<滑动观看>>

局部图

陈淳

(1483-1544)〔明〕初名淳,字道复,后更字复甫,号白阳、白阳山人、五湖田舍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曾为太学生,善词翰,天才秀发,凡经学、古文、诗词、书法、篆籀靡不精研通晓,系文徵明弟子。陈淳是明代水墨写意之代表人物,并非属于典型没骨画风的画家,提倡漫兴墨戏式的创作方式,勾花点叶,水墨点染,水墨,淡彩,双钩,没骨各种手法兼用,勾画没骨,双钩,丰富的变化。

山茶花图轴 112.9cmx58.6cm

 绢本设色 安徽博物院藏

此图属其中年成功之作。风格自由,意趣闲适。无拘泥于物象的细节精确与否,而以行草之法,洒脱之笔,似不经意,糊涂率抹表现花石的自然生态。其双勾点染结合,方笔构石,圆笔作花。湖石用侧锋扁毫连拖带擦阔笔大写而成,造成飞白效果并以淡墨渲染。花瓣以淡绯点染,花蕊点以浓朱,围绕花蕊的几片叶子则辅以浓绿,显得很厚重,造成花色轻淡、花瓣莹薄的感觉。花朵随手点染:叶不沾枝,花不着叶,纵横历落,涉笔成趣。

<<滑动观看>>

局部图

看似率不经意,但在放逸散漫的同时却并不失精工细勤之巧:那用劲爽之笔双勾廓写的水仙花蕊与水墨淡彩略写的湖石茶花,勾成了浓淡、枯润、粗细、点面、柔劲、老嫩、虚实等对比。而背景充满动感的风竹则加强了笔势的节奏韵律,表现出画家豪放的个性及英发的才气。

紫薇扇面 17.7cmx47.9cm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扇面紫薇花开凌空斜枝,坡石逶迤,运笔多以偏锋点虱,有利劲之美,花叶枝干没骨画出,用笔蕴藉,设色清丽,有柔婉秀丽的特色,“繁葩疑杂沓,锦色自玲珑”,显示出极好的笔墨表现驾驭能力,应属于中年之作,极为风雅逸致。

<<滑动观看>>

洛阳春色图卷 29.5cmx128cm

纸本设色

此幅卷首篆书题“洛阳春色”,落款“道复书”。陈道复继承了沈石田与文仲征的粗笔花鸟的笔法,更有自己的爽利用笔。画面中着色牡丹水分较多,笔法干脆利落,描绘了牡丹娇艳欲滴的状态。

<<滑动观看>>局部图

唐寅

(1470-1523)〔明〕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等。吴(今江苏苏州)人,自署晋昌唐寅。并善画人物,工笔、写意俱佳,笔法灵动,挥洒自如,在钱选、杜堇之上。画花鸟喜用水墨,清隽洒脱,用笔秀润,生趣盎然。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兼善书法,能诗文。

秋树豆藤图轴 237cmx53cm 1517年

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藏

画上题有“灯火适床淹夜雨,野人篱落有秋风。”这是唐寅对李郢《江亭晚望》一诗的回应。《江亭晚望》全诗如下:“碧天凉冷雁来疏,闲望江云思有馀。秋馆池亭荷叶后,野人篱落豆花初。无愁自得仙人术,多病能忘太史书。”此画于正德十二年丁丑(1517年)八月,唐寅四十八岁时所作。

立石丛卉图轴 52.6cmx28.6cm

纸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描绘了立石之下,几丛草花盛开。整幅作品只用水墨以没骨法大笔写出,通幅抑扬顿挫和自由潇洒,水墨墨笔阔笔方式直抒胸臆。画幅中自题:“杂卉烂春色,孤峰积雨痕。譬若古贞士,终身伴菜根。”

其实在此,似乎己经很难介分写意和没骨之区别,对于画家来说,一幅画中根据物象需要或者内心情绪的变化做不同方式的表达完全是创作中的自然行为,明代是大写意崛起的年代,很多精于精工手法技巧训练的画家往往掌握了多种的手法,在多层次的笔墨表现中体现自己多元化的技法和情感,也是内在功力的自然流露。没骨之于写意的关系也是如此。

03

清代

清代花鸟画家们在继承北宋院体没骨花鸟画细腻规整巧丽的传统基础上,加入了元明以来的文人写意画的洒脱和野逸,加上自身的文化修为,创造出了新的没骨花鸟画形式。这种没骨画工整却不呆板,颜色妍丽却又雅致,工整细腻的笔法中带有文人画的的清高与豁达。这一时期的没骨花鸟画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美术史上成为了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花鸟画创作的主要表达形式。无论是常州画派的清隽娴雅,还是海派与居派的中西合璧、雅俗共赏,清代没骨花鸟画在表现图式、审美思想、精神内涵上不断革新,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五色即


恽寿平

(1633—1690年)清代没骨花鸟画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别号瓯香散人、横山樵、东园客、云溪外史、白云外史等,江苏武进(常州)人。恽南田诗、书、画皆造诣深厚,有“南田三绝”之誉。悍寿平善山水,尤善没骨花鸟,和同时期的王敏、王鉴等人很成为"清六家",是"常州画派"的创始人。

鱼藻图轴 27.4cmx54.3cm 1688年

纸本设色

此图是恽寿平拟宋代画家刘寀《鱼藻图》所画,构图空灵,上半部分留白,下半部分所画鱼虾均采用没骨法,墨色淡雅,描绘出了游鱼在水中轻盈欢快之感。旁边水藻的勾勒,虚实相间,仿佛在跟着游鱼一起摆动。

瓯香馆写生图册(十开)22.8cm×28.5cm

纸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

此画册以没骨法分别绘桃花、石榴花、竹、萱草、芍药、枇杷、菊花,松梅、海棠、凤仙等花卉十开。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花叶筋脉向背清晰,形神兼备,天趣盎然。每开题诗一首,与画作交相辉映,更为増色。该画册体现了恽寿平以写生为基础,深研摹写,力求得花卉活色生香的深厚功力,为其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瓯香馆为恽寿平所居之地,并有诗文集《瓯香馆集》。

出水芙蓉图页 纸本设色

从画中的落款看,此幅出水芙蓉图为临摹明代陈淳作品。画面用色温润,水分较多,我们似乎能闻到荷花的清香。此画意境正如画中自题所描述的那样:“晓梦疑从华岳来,秋风莫傍琳池过。”

红莲绿藻图轴 135.7cmx59cm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唐炗(音光)与恽寿平联手为祝王翚40岁诞辰所作。唐炗绘荷花,恽寿平画荇藻。荷花与荇藻皆采用了没骨法,透露出轻盈飘逸与湿润的感觉。微风中,仿佛莲叶与荷花的清香淡淡而来。水塘里荇藻则用一笔点画。状物形神兼备,风格清新淡雅。  

唐炗(1626-1690年),字于光,又字子晋,又字匹士,江苏常州人,擅绘荷花。其父唐宇昭是著名的东林党人、书法家孙慎行的门人,且其父与同乡常州画派创始人恽寿平为金石至交。

<<滑动观看>>

局部图

本幅款署:“石谷兄长于辛亥二月初度,写此祝赠,毘陵唐炗”。钤“唐于光”朱白文印、“字子晋”白文印。恽寿平题二则。本幅内还有王时敏、王鉴、笪重光诗、题。“辛亥”为清康熙十年(1671年)。收藏印有“虚斋至精之品”等三方。

<<滑动观看>>

花果蔬菜十二开 绢本设色

作品绘花果蔬菜,玲珑清透,果叶饱满大方。运用独特的点瓣设色法及清墨法,将生活中常见果蔬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又极富诗意的美感。运笔轻快而无纵横习气,色彩丰富又不流于艳丽媚俗。

恽南田的用色分浓厚和淡逸两种,但都有一种虚灵的回味,通透,层次感,无迫簇感。仿佛是一种舒缓安逸的“存在”,无烟火气,似缓缓道来的婉约言辞,充斥了女性阴柔之美。看其花卉,如同睹贤美女子之芳容,风姿绰约,体态姿容品藻无一不妥帖处。

赵之谦

赵之谦(1829-1884)〔清〕字益甫、伪叔,号铁三、孺卿、冷君、憨寮、坎寮、悲盒、无闷、梅盒、悲翁等,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官江西鄱阳、奉新、南城知县。对碑刻考证、诗文、书法、绘画和篆刻均有独特风格和很高成就,怀才负奇,博古通今,为晚清杰出艺术家。“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书印入画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丼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大吉羊富贵图轴 73cmx40cm

纸本设色 旅顺博物馆藏

古意“羊”寓意“祥”,即为吉祥富贵图。图上绘梅花、牡丹、水仙、柿子、灵芝等表示吉祥和富贵的花卉、果实,各种花儿绽放,果实穿插花中,体现丰收吉祥之意境。赵之谦早年学南田画风,后结合“扬州八怪”的写意。

<<滑动观看>>

春满枝头图页 直径23cm

纸本设色

自跋:煦初大司空钧政。赵之谦绘呈。

作品构图饱满,画中除左端款题以及右下端较空外,花卉几乎沾满了整幅画面,然通过枝隙的留白,使全幅并不显迫塞,这是以疏密来求平衡。

此幅作品笔墨上具有金石气息,即以书法、篆刻笔意入画,这些浓重的金石味,既使笔墨具粗细、刚柔、方圆、轻重的丰富变化,又营造出雄健、壮阔的总体气势。在色彩上有浓艳感,赵之谦喜用红、绿、黑三种重色,色艳墨浓,鲜亮夺目,如图中的红花、绿叶与水墨枝干,相互映衬,均显突出,尤其红花更见艳丽,然艳而不俗,因为运笔是放逸的,造型是简拙的,同时重彩与水墨、工笔与写意相兼,故而整体色调仍见清雅。

居廉

(1828-1904)〔清〕字士刚,号古泉、隔山樵子、隔山老人,晚号罗浮散人,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居巢堂弟。善写生,花鸟、草虫、人物、山水笔致工整,设色姘丽。居巢、居廉深入研究恽南田的没骨花卉,之后创造了“撞水撞粉”的没骨新语言。此种画法也是“居派”绘画之特色。所谓“撞粉”、“撞水”,即在色彩未干之际注入适量的粉和水,待其干后便别具趣味。高剑父、陈树人均出其门下。

花卉四屏之三 100cmx26cm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套作品画面清新妍丽,兼工带写,呈现了独有的岭南风貌。绣球花最为独特,撞水撞粉手法的使用,使绣球花表现的不着痕迹。绿叶以色彩分出正背,留白空隙穿梭其间,添加画面的清新舒朗之气。

<<滑动观看>>

 石榴黄花图页 56cm×55cm

纸本设色

此幅作品画折枝黄花与石榴,构图精巧。技法上是居廉典型的“撞水法”,尤其是对石榴的描绘,以红色撞绿色,使画面色彩层次更为丰富。款识:乐陶士兄士人鉴正居廉。钤印:古泉。

任颐

(1840-1896),初名润,字小楼,后字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晚清时期,著名花鸟画家和人物画家,与吴昌硕、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其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重视继承传统,吸收西画的速写、设色等技法,形成风姿多采的独特画风。在“四任”(任熊、任薰、任颐、任预)之中成就最为突出,当之无愧为近百年海上画派之巨擘。

<<滑动观看>>

桃花图页 31.9cmx39.3cm 1885年

纸本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任伯年的设色淡雅,淡彩以植物质颜料为主,这样使水色在纸面上渗化,特别是接、积、撞水在他的没骨花鸟中用的极其之多。如在熟纸或绢织上书写绘画物象,利用其不透水性,在未干之际,用水或水色加以冲撞,从而使水色得以融合,形成各种斑斓渍痕的趣味;王雪涛说:“任伯年用色非常优秀,尤其用粉,近百年来没有一个比得过他”。

<<滑动观看>> 紫藤栖禽图页 27.6cmx28.8cm 1881年绢本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在画法上,禽鸟羽毛以小笔淡墨层层点写,具有蓬松质感;枝干在淡墨勾划后,施清水局部冲、吸,既形成边缘轮廓的硬挺,又造成枝干的斑驳;串串紫藤用水、粉、色相互渗化、冲撞,极为玲珑剔透,犹如浮动着珠玉般的光色,展现出花瓣含苞初放的鲜嫩感。任氏打破了中国传统用色的固定结构,大胆用水和白粉去调色,并在色彩未干之际不断加色和勾染,呈现出一种“水彩的美”,使瞬间变化的色彩幻化为奇丽的永恒。

<<滑动观看>>

黄菊白猫 25.3cm×26.5cm 1895年 

绢本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画一菊一猫,菊花采用写意双勾法,菊叶和猫则采用没骨大写意画法,白猫好像发现菊花后中隐藏了什么动物,正瞪大双眼,虎视眈眈地瞪着对方,观赏者似乎可以从它微张的嘴巴听到它发怒的低吼声,将猫的外貌神态刻画的淋漓尽致,显示了任伯年高超的造型能力。任伯年的没骨花鸟画注重观察生活,注重写生,形象准确生动,传神写照。

结语

传统绘画讲究“师古人”、“师造化”,没骨花鸟画的发展在“师古人”的基础上,重视写生,观察生活,不断创新,走出了灿烂的没骨花鸟画的历史轨迹。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和作用之所在正是陶冶情操,抒发情感,唤起人之内在本性对于“美”的理想和深层的审美期望。


往期回顾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Artlib ]

投稿邮箱:linjq@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linjiaqi1063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Artlib线上展览 | 自然生意——元明清没骨花鸟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rs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