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乐,开门迎佳客,出门游山水,闭门读圣贤书。但这乐趣与否一定来自于心境,要世道和平,俗世繁荣,国家昌盛,万物安康。
此时此日,被约束在这一屋之内,惶惶然不可终日,读书的乐趣也减了大半。不过终归有书可读还是好的。
今日读到一段话,明朝的哲学家李贽自我评价:志在温饱,而自谓伯夷叔齐;质本齐人,而自谓饱道饫德。分明一介不与,而以有莘借口;分明毫毛不拔,而谓杨朱贼仁。动与物迕,心与口违。通透的矛盾之心,敢说敢为之。虽然我不喜他自我到让媳妇一生都去理解他的志向与理想,而不管不顾的辞工流浪,甚至于至死未见,却又相思之久,何苦何必!但如此的评价自我,让这世人看看,大家是否都如此?海瑞那样的大憨憨这世间估计凤毛菱角了,如李贽一般的人还是很多的,尤其是那些个小有成就之人。
人性是复杂的,没有完美的人,不管是谁,不管是什么年代,不管是什么事情。究竟是让孩子在严格的管束之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在不断的温柔引导下形成自我约束能力,成为了矛盾的焦点,我虽然很后悔每一次对孩子的暴力伤害,但我还是坚持学习不吃苦不行,我们为此产生的矛盾感觉是整个人生的文化价值观念差异所导致的,谁都说服不了谁,以至于我对婚姻都产生了怀疑,我甚至于希望我们以合作伙伴的方式来养育孩子成长,与彼此的感情无关。当然,对方不愿意,说没有爱的家庭氛围是不好的,不利于完整孩子的培养。
之所以矛盾,就是三观不一致,却又要共同培养孩子,希望合理分工,却又太过冷漠,先有合格的夫妻,再有合格的父母,还是不要这些前提,用心培养孩子就行,是否能形成所谓的完整人格,这都跟天方夜谭一般,还有没有机会?
在孩子所经历的所有的事情中,孩子会逐渐形成他的习惯性格甚至于价值观念,读书太少的父母这个时候的觉醒时好时坏其实是很矛盾的,如果不觉醒,反而也许会养出一个不错的孩子,但觉醒就意味着自己成长中的焦虑会直接影响养育孩子的方式,不断的调整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根本无法衡量,你怎么知道走了一条正确的路,不过是你的意愿罢了。千年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即使不受教育不读书,也有一定的约束和智慧,但现在的知识的交流早已经没有了界限,家长受到的冲击,乃至对下一代的影响,完全无法估量,看起来都是很好的,父母更讲究方式方法,孩子更幸运的有人在与他一同成长,但这个背后又是如何,完全是个黑洞。
想改变的,不想改变的,想成为的,不想成为的,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吧。阴阳平衡,五行八卦,太阳之下必有阴影,接受矛盾的人生也是一种矛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