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黄老师说了一句话:有些家长会说,将自己的孩子送过来,目的是为了让她学到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这样的家长并不多,但确实很有想法。这句话虽然是黄老师随口一讲,但自我内心深处突然涌出一股疑问: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分数还是成长。

这个问题其实不止起于今日,很早之前便从学校老师那里得到了一个问题:成绩能否代表一切。
教育在中国已经发展很长时间,具有变革意义的角度来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2年前的教育,中国将就应试教育,教育的唯一目的便是升学;然后1992到2006年,素质教逐渐淘汰应试教育,教育的目的以升学为主,但也注重学生自身的素质发展;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开始有了更深层面的思考,升学在教育目的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所占比重逐渐提高,这三个阶段没有具体的标志,回顾自己的上学时代,社会确实就是这么发展的。
但不管社会背景如何变化,教育最本质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它是具有终身性的。换句话说,只要能将人教育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无论在哪里,学校或者社会;永乐多长时间,十年或者二十年,都可以进行的。那么问题来了,教育的本质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它所需要的人才,那教育的核心目的呢?如何教育才能够让人成为社会所需人才呢?
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整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社会所需的人才是多种多样的,它并不特定谁必须从事什么样的活动,因此每个人只要有一个方向,在自己的这个方向中知道社会需要自己做什么,然后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才能便好。而对于学生来讲,明确自己想要的并不是很容易,大部分的孩子是接受大人的安排,让去做什么就做什么,因此这里边延伸出来了,教育的核心目的之一:教会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实就是家长认为的附加知识)。
在我看来,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首先要能够以身作则,因此丰富的人生经历是必不可少的,对越多的社会发展方有所了解,便越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以及人生态度。虽然这点没必要明确的在教学过程中点出来,但是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向学生展示着什么是素质,什么是方向,什么是态度。
我认为,教育是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成长,让所有人都成为社会所需要人,并在社会前进的道路上添砖加瓦。因此教育的目的是让所有人找到方向,没有方向的学生从有方向的老师那里获得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有方向的学生从方向坚定的老师那里获得为人处事知识,或者说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技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