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及其文章,大抵是有“门槛儿”的……
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会写上几笔,每个人都会给自己留下点记忆。各种App横行的时代,手指成了笔、手机成了纸。微博、微信、各种书写软件成了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向世界发布。是否推敲、能否检验、可有帮助、有无意境……,已经变得并不那么重要了。
“以我为主”的年代,别人的感受与我无关,我只书写自己的感受。没有程序的约束、没有别人的提示、没有规范的束缚……一切都变得“虚无”。每个人都变成了“戏子”,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唱戏”;每一段文字、每一篇文章,都变成了“游戏”,想玩就来,不想玩就走。
文章应该或者说本身就具有“门槛儿”的,这个“门槛儿”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娘胎里就有的。这个“门槛儿”,是写者的“门槛儿”,也是读者的“门槛儿”,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
文章的“门槛儿”是家庭传承的门槛儿。每个人的家庭出身不同,每个人沐浴的家风不同,每个人接受的家教不同,每个人传承的家德不同,这些是每个人骨子里的根,这些是每个人行事的魂。而这些,都天然设定了你写文章的基点不同、基调不同、立意不同,对三观不同者就是一道“门槛”。
文章的“门槛儿”是兴趣爱好的门槛儿。基因的差异,个性的不同,风格的迥异,导致了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千差万别。你喜欢琴棋,我喜欢书画;你喜欢运动,我喜欢静息;你喜欢高山,我喜欢流水;你喜欢哲学,我喜欢言情。而这些,都约定了文章的志趣不同、风格不同、内容不同,这些对爱好不同者就是一道“门槛儿”。
文章的“门槛儿”是学识阅历的门槛儿。小学、中学、高中、大学,每个人的教育经历不同,每个人所学的专业不同,每个人的人生履历不同,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也自然不同。而这些,规定了文章的深浅不同、难易不同、范围不同,这些对专业不同者就是一道“门槛儿”。
文章的“门槛儿”是脾气秉性的门槛儿。脾气秉性有先天的痕迹,也有后天的修为。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交什么样的朋友,每篇文章有什么样的读者,都会有所不同。而这些,限定了遣字的喜好、用词的习惯、文章的风格,这些对秉性不和者就是一道“门槛儿”。
文章的“门槛儿”是人选择不了的门槛儿,也是人选择之后需要承担的门槛儿。认识到了文章的“门槛儿”,就不要去争取读者,因为愿者自来;认识到了文章的“门槛儿”,就不要去谄媚读者,因为适者自来;认识到了文章的“门槛儿”,就不要去埋怨读者,因为懂者自来;认识到了文章的“门槛儿”,就不要去拉拢读者,因为用者自来。
正如杨绛先生所言:“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是啊,清风徐徐,沐者自快;一点一滴,垒砌层台。
人及其文章的“门槛儿”,其实就是每个人对外界的理性认知,也是对个性的清雅坚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