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开始发病。在夏季高温形成孢子传播。
风雨传播发生条件。下一次雨传播1m。有风更厉害。据试验调查,2周能传播6m。
伤口感染。
幼嫩苗稠密苗比老壮苗稀疏苗感染病厉害。
对炭疽病已经发生,没有特效药。只有勤
发病症状
草莓炭疽病能侵染草莓匍匐茎、叶柄、叶片及根颈等所有部位。当前本地种植的草莓品种“章姬”、“红颊”的根颈更易受侵染,病菌也从叶腋部、匍匐茎的切断部及根部等处感染,根颈一旦被侵染,植株就萎焉枯死。切断根颈可见从外部向内褐变,但导管部不褐变。其症状酷似疫病,根颈发病又似根腐病,但两者区别是炭疽病侵染部位由外向内单边或多边发展,而根腐病只发生在茎基部中间。用显微镜观察褐变最重部位,可看清炭疽病菌的分生孢子,因而能与疫病和根腐病相区别。“章姬”、“红颊”等品种也多发叶斑病、轮纹病,与炭疽病叶片发病症状相似,但轮纹病在叶片上产生轮纹,叶柄及匍匐茎上的病健交界处变成红色圈,而炭疽病的病斑呈黑色,病健交界处界限分明,在叶柄及匍匐茎上稍呈凹陷且易折断。当病症发展时,轮纹病的病斑上形成小黑点(分生孢子壳),而炭疽病菌在高温下病斑上会出现粉红色孢子堆。严重时同一植株会同时感染轮纹病和炭疽病,由于轮纹病的发生,植株的抗病性减弱,所以更易导致双重侵染。
2 发生环境
本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一般6~9月(即母本育苗圃到定植后)均会发生,每年发生最严重时期为8月~9月上中旬(即苗圃和苗假植期到定植期),由于假植和定植时迁苗断根,病菌更易从茎叶伤口侵染,加上8、9月是高温暴雨季节,因此,露地育苗在假植苗床上发病严重,有时会导致大批死苗而造成生产上缺苗。
该菌发育适温为30℃左右,而高温条件下更宜发病,特别是闷热的高温雷阵雨和台风暴雨后会引起突发性传播和侵染。在夏季高温期一旦感染很快发病,经过几天植株就凋萎枯死。此外,连续降雨或多灌水也会增进发病,地下水位高的水田比旱田发病多,从灌水方法看,喷灌比地表滴灌的发病增多,经常沟灌,特别是漫灌更有利于该病发生。
对一些抗病品种而言,如“丰香”在母本苗圃内匍匐茎即使发病,切取子苗仍可使用,但“章姬”、“红颊”等感病品种,如在母本苗圃内发生病株,就会侵染四周母株,因而发病株四周的母株都不能使用。假植苗床上也同样,发病株四周的植株都会被感染。当把表现无病株移植到生产田后,如前期尚未明显发病,在大棚膜覆盖后、气温升高时,虽不如夏秋季那样急剧发病,但植株也会出现慢性凋萎及枯死。在生产田前期的发病期为9~12月,进入1月(低温)后病菌活动受抑制,停止发病。个别年份到1月仍有少量植株发生枯死。到4月下旬气温上升时,有的带病植株会出现凋萎及枯死。由此可见,本病虽在高温期易发生,但在已有菌源感染情况下,生产田在温度较低时也有发生。
3 传播途径
3.1 初侵染源
初侵染源除带菌母株外,还有土壤中的病株残体,带菌母株在露地气温低时不发病,从6月起,随气温上升,发病的可能性增大,病株残体上的病菌在夏季高温时形成分生孢子进行传播。
3.2 孢子侵染
匍匐茎、叶柄、根颈等病斑上形成的分生孢子,随雨水及灌水进行再侵染,因风和雨的强度不同,虽有差异,但一次降雨有时就能使孢子扩散距离达1m以上,遇台风、暴雨天气,传播范围更大。据近几年试验调查,在夏季2周内有时能传播到6m远的植株上。
3.3 其他
病菌从匍匐茎的切口、摘叶后的根颈伤口等处感染。从植株生长情况看,植株嫩绿茂盛且子苗密度高的田块比植株老健苗稀少的感染快、发病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