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计划泡汤了
吸气,回到了酒店,难得有个自己可以把控的时间。
下班前,心里想得好好的,要利用饭后三个小时的自由时间进行自我提升。
结果是上帝和我开了个玩笑。
雪白雪白的大床,带着无法抗拒的魔性,使我打开门的那一瞬间就被吸引,心理已经知道,下一个动作,就是投入它的怀抱,端起手机,打开了今日头条,让自己的身心好好的放一个假。
一个视频看完了,接着又来一个,看完这一个,感觉还不过瘾,继续翻下一个,总想找到那个让自己过瘾的东西,其实我也不知要找的是什么?可就是停不下那支划动的双手。
如果不是尿急要去洗手间,还真不知道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
回过头来,不禁叹息,还有多少个小时能像今天这样白白地流走。
本能的,我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会认为看视频可以解决乏困,看书,就会认为会一定会困呢?”
难道这种因果关系是天生固定的吗?
我想应该不是。
是你,是你选择了看手机,是你选择了让自己沉溺于不用动脑的刷手机的过程中。
这个时候,除了叹气,愧疚,别无它感。
在时间里走一遭
看了一下手表,即将9点。我尝试着把注意力,拉回到当下。
卧室的灯光在亮着,桌子上放了一盒N95口罩,还有两个快要干涸的苹果。它们一直都在,只不过今天被我重新发现了一回。
它们一直都在那里,只不过在我的时间里游走了一天又一天。
这个时候我也感觉到,我也在这里呀,我也在呼吸,我也在敲击着键盘,我正想着快点结束更文,好进行下一份工作。
不会有答案的发问
很多经典的话语,不单单出自名人之口。我很好奇,他们是怎么想到的,我说不出来,更写不出来,缺乏了一些书卷气,难道是因为缺乏体验,缺乏感受吗?
突然间有种感觉,有些问题,不管是有感而问,还是灵魂拷问。问的时候澎湃激昂,可终归是没有答案的。问得多了,自己都会麻木的。
出小差了
吸气,脑子里闪现出一个念头,想去了解一件事。
之前和我们一起培训的,有一个女同事,上课期间无意中得知她刚找到工作,不知现在工作怎么样了,想发个短信问候一下。
然而我并没有发。
难道事情必须要有结果吗?
我关心一下,就叫喜欢。不关心就叫冷落吗?
重回当下
吸气,回到当下,再次把注意力放在房间。
我发现它们好像一直都在那里,一动不动,我也在那里,好像只有我的思想在流动。
为了早点睡,我放弃了写2000字的目标,允许自己写500字就够了。可是改文的时候,却把500字改到1000字。
后记
以后还是要多去刺激一下自己。
如果你关注如何写作类的文章,那么你会迸发出很多关于写作的想法;如果你关注的是心理学的故事,那么心理的各种想法就会出现在你的脑海。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且不要在该种豆的时候种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