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还和朋友聊天,尤其在大城市,总觉得现在人找对象比以前难度高了,就像现在媒体网络发达,认识人的成本变低了,而且还能同时聊好几个人。
没想到让我遇见了这本书《如何避免孤独终老》,这是一个外国女作者根据科学研究还有自己的经历写的一本书,我一直都对这样有科学研究为理论支撑的书籍感兴趣。所以总结书中干货进行分享。
为什么现在找对象比以前难度高了?
因为现在社会有了网络和媒体,人们比我们父母那个年代可以接触到的人多了。而且有些人可能还有选择恐惧症。而且好多人会网上P图,展示自己,这让很多男的觉得美女太多了,总想都看一遍,接触以后再决定。这也增加了找对象的难度。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追逐不喜欢自己的人?
其实我也有这个问题,通过看书了解到原来有些人会有不同的依恋类型,那种安全型依恋人格的朋友们会最早在市场上与合适的人建立亲密关系。
而还单身的人,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是回避型依恋或者是焦虑性依恋类型。而为什么会追逐不爱自己的人,可能焦虑型的人在没有在一起的时候,总有不安全感,如果追逐的恰好是回避型的人,这个人就会逃跑,最终结果就是一个跑一个追。
这些都和原生家庭有关,而我最近也领悟到一个真谛就是人要有能够给自己安全感,也有充实自己生活的能力,而不是从另一个人身上获取,要先自爱,才能吸引到真正爱自己的人,最后才能给爱人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们的目标是终身伴侣而不是舞伴
最近看了大s的一个访谈,我觉得她真是人间清醒,她说如果知道和一个人没有未来,就一定会结束关系,即便再痛苦也不会骑驴找马,自己去消化。
而在现实生活里,我们有时候目标不够清晰,我们可能会为了逃避寂寞而维持一段并不合适的关系。这样的人可能会很浪漫、花言巧语,和你有很棒的短期关系,但是这样的人一定不会和你有未来,作者管这样的关系叫舞伴。
而终身伴侣是那种可靠、善良的人,会带你去看牙医,有问题会第一时间出现,会合理争吵,将来会成为很好父母的那种人。可能这样的人没有舞伴那么让人心动,但感情能够长久走下去可能需要的就是一种细水长流。还有一本书很好叫《戒律》,也是鼓励女人放弃诱人短期关系,而哪怕暂时单身也要空出时间精力去等待正确的人的勇气。
其实现在看来为什么有些女人,她们过得一地鸡毛,可能就是她们在这方面搞错了,在有选择权利的时候,选择了最不适合的人吧。
去他的一见钟情
作者说其实好多人太注重感觉,而忽略了人本身的品质,就像她现在的伴侣就是当初在相亲网站上觉得对方肯定不行,但是后来生活里接触后一拍即合的人。
她强调不要太看重一见钟情,也不要把迪士尼电影当成谈恋爱的范本。
应该给对方几次机会,以前看陆琪课程,他说起码要见三次,起码有个了解。
体面说分手或者告别
书上说好多人见完别人不合适就不回复了,其实应该坦诚告诉对方,这样还能做朋友,并且伤害最小。其实对方就见过几次,真正真诚的人都会告诉对方,而不是吊着对方,或者让对方猜忌到底是哪里做错了。
把分手当成收获而不是损失
与其把分手看作毁灭性的损失,不如把它看作一种收获,一种从长远来看会改善你生活的力量。
其实我觉得恋爱是一种最能够看到自己问题的一种亲密关系,只有很在乎才能可见一些自己的问题,比如我喜欢粘着别人,希望别人给我安全感还有幸福,后来才知道爱情真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只有先爱自己,找到合适的人才能幸福。而所有不合适的爱情,都会让我们成长,成为更好的人,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