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基层”自媒体人的悲哀

“基层”自媒体人的悲哀

作者: 淘米日记本 | 来源:发表于2017-04-03 18:10 被阅读70次

    14年,就是今日头条刚开始火的那年,“自媒体”这个词也火起来了。也是那年,我从seo的圈子不知道怎么混进了自媒体的圈子。认识了好多“大神”,比如卢松松,比如冯东阳,还有董董。

    那时候自媒体圈子里都宣扬写文章,宣扬坚持这种价值观,于是QQ空间里全是写文章的。并且还衍生出许多做自媒体的方法,比如文章每天要定时发,要让读者养阅读习惯。这些思维挺好的。但那时候自媒体圈子里面还有一个现象,一圈子网友都跟着董董学(不知道董董是谁的可以百度),董董自然有他的厉害之处。但他文章的价值在于文章中透露的信息,其文章除了那些宝贵的信号外,谈不上多好。董董写文章的风格大概是:我说...他说...我说....然后这个自媒体圈子里80%的人都学董董的这种口吻写文章,几乎每篇文章都是“我说”、“他说”...似乎大家都崇尚这种“文体”。只是这种文体的可读性并不强,对写作也没有益处。董董用这种文体受追捧那是因为他文章中透露的那些信息,并不是谁可以做到董董那样一篇文章引领一个大圈子的风向。

    两年多过去了,当初天天喊着要坚持要写文章的人现在还剩多少。也许现在的状态才是正常的,当时一大波人喊着码字,只是昙花一现,这部分人大概也没有从码字里学到什么。真正尝到甜头的人,现在一定还在继续写。

    不管会不会写,写的怎么样,坚持写,对自己来说一定是有益处。写的过程就是整理思路的过程,为了有素材可写,就一定会逼着自己思考。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盲目的跟风,结果必然是悲哀的。

    今天我在为公司的公众号选文章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一篇文章的题目:俞敏洪:XXXXX,一个名人的名字后面加上他的观点,这种标题格式早在14年的时候就很熟悉了,并且我也常用这样的标题。我那时候用这样的标题是题目中带上名字在百度搜索关键词的时候更容易排在前面。但今天我突然意识到,只有名人、大家、这样的人的观点,才能拿出来单独成为一篇文章的题目。在自媒体圈子里,还有很多人用这样的标题,也有许多人是故意这样用的,这样可以让别人觉得自己也是名人、大家。通过长期的洗脑,或者是自吹自擂,也就真成了“名人”。不得不承认,我曾经也是这样的盲目自大、不知天高地厚。

    来北京的一年多,经历了许多事。社会阶级这几个字在我的意识里越来越清晰。在北京工作的第一家公司倒闭了,但对公司老板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影响,不过是积蓄少了一点点。而我们这些打工者,仍然是在漂,从一家公司换到另一家公司,和他们不在一个阶层。北漂很残酷,能留下来的大概就进入到另一个阶层了。所以在这里真的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北京遍地都是高材生,遍地都是比自己厉害并且比自己谦虚一百倍还比自己努力一千倍的人。

    自媒体人,在消耗的是自己辛辛苦苦积累来的信任也就是所谓的“名声”。也许是出于对工作的认真、热爱,我们每供职于一家公司一个产品,都会豁出老命、拍着胸脯的向别人保证:这个产品绝对是一流的,绝对是最好的.......在当时我们的确是认为自己的产品就是最好的。我们用自己的热情、真诚,获得了我们的“粉丝”、亲朋好友的信任。可实际上,我们这部分人有自己的局限性,产品是否是真的好,也许我们自己都没看明白。不过,产品好坏的定义也有好多种,有人买东西为的是情感,有人为性价比,而有人只为质量。

    以我自己为例:16年在UI设计培训公司工作,那时逢人就拍着胸脯说UI培训就我家好,现在供职于一家家教公司,逢人就说找家教来我这。我意识到,我在做什么的时候就说什么好,也许它的确很好,但我的工作一会儿一变,我推荐的产品也是一会儿一变,变来变去,还怎么让别人相信呢?此时我的信誉大概也已经消耗的查不多了。

    像我这样渺小的北漂自媒体者大概还有很大一批人,我们用着自己那可怜的“信誉”拍着胸脯推荐这推荐那的,实际上我们甚至没办法控制自己供职于的企业和产品。这种可悲大概就是连自己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变化,但却时刻拍着胸脯向别人保证这保证那的。

    自媒体圈还有一个现象,我既赞赏又不赞赏。圈内有很多人都非常推崇一个理念:付费理念。比如我和一个做运营的同行在聊天,然后在聊天的过程中他告诉了我一些我不知道的方法。按照正常的“自媒体思维”我需要马上发一个大红包给对方,这是懂得感恩,懂得付费。这样确实很省事,不用担心欠谁的人情,因为你已经给过钱了。可当一切价值都需要用钱来衡量时,这个世界也变得冰凉了许多。比如我会害怕和这些大神聊天,因为我怕他们告诉我的信息,超过了我付费的能力,那样我既欠他们钱还欠他们人情。另一方面,为什么一定要算那么的清楚呢?有时候彼此欠着也挺好的,比如今天你帮了我这个,如果我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那我一定会想办法在别的地方去帮助你,从而报答你对我的帮助,而不是用钱一次性解决后就没有别的联系了。彼此欠着,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来往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没有金钱那样冰冷,多了许多温情。当然,这也得分人,有些人只可以用钱来交往,那就用钱比较省事。而有些人,真诚、互相帮助,比金钱有价值的多。

    从14年到现在,也许我从未真正走进过自媒体圈,但这些现象是真实存在的,这里面的许多悲哀也是我自己的悲哀,不过好在我还有自知自明。

    路途遥远,慢点儿走,好好积累,相信水到渠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基层”自媒体人的悲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dw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