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星期的设计工作,终于看到了自己设计的第一款实物模型。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但当模型拿到手上时,才发现和自己预设的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别,许多在设计过程中未被发现的小问题也纷纷涌现,这些问题是无法通过3D软件和效果图反应出来的。终于理解了公司老板为什么花那么多钱找设计公司做的设计最终未被采用。我们设计师的工作往往只停留在效果图阶段,当然这也是设计师普遍的工作模式。但是设计最终还是要与生产、市场接轨,不认识各行业的工作特点,统筹兼顾,做出来的设计注定只是纸上谈兵。
商业设计与概念设计中的区别可以说是天差地别,商业设计要综合的因素很多,包括设计可行性、市场接受度及客户满意度等等,各个方面缺一不可。毕竟开发一款新产品需要投入极大的成本,各方面都要考量,在这中间如何通过设计平衡各方面需求,体现出设计的价值,又能反应出独到的产品特点,起到与市场上产品差异化竞争,提高产品设计附加值的作用,这些问题需要设计师去仔细考量。如果一味地闭门造车,不吸收进化,设计出来的产品注定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概念设计,只要设计点足够新颖独特,能够说服评委,一切不合理因素都可以用一句这只是概念产品搪塞过去。而商业设计不但要说服客户,更要说服市场和终端用户。
针对我第一个拿到实物模型的案例,我想通过具体的设计过程与实物模型的感受记录一下效果图与实物的区别。
我要做的是一个长柄手电筒的改进方案,原尺寸比例不变,在外观造型上可自由发挥。可以看到这款手电外观主要有三部分组成:手柄、按压式开关、头圈。原手电在设计上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的问题,对原手电进行分析发下存在着一下造型语言上的问题亟待优化:
1. 表面纹理比较复杂,留白与对比不明显,没有视觉重心。
2. 元素的运用缺乏连贯性,各元素之间比较孤立,不整体。
3. 元素间的衔接过渡生硬,流畅性欠佳。
4. 按键阻力较大,手感不佳。
考虑到上述问题,我想到了几个改进点,最后的设计也是遵循这几点来的:
1. 考虑增加表面材质的粗糙度,提升产品品质。(喷漆工艺上成本略有增加)
2. 考虑到这是一款户外产品,在设计上侧重于力量感的表现,凸显其户外产品的特点。
3. 增加按键细节的表现,提高产品整体的丰富性。
4. 增加产品功能,如挂绳、卡扣等,让其更具有卖点。
通过一天半的草图构思,从若干方案中选取了一个方案进行优化。这个方案整体更具现代感,在外观设计上,保留原手电户外感硬朗的设计风格,通过线条的切割,表面凹凸的元素对比,让其更符合用户对手电审美习惯以及人机工程。手柄正面突出的块面用于放置开关与logo,突起的效果更容易形成视觉焦点,让用户更直接了当地的了解其功能特点和品牌辨识度。两侧防滑纹理凹凸更深,细密的效果在手感上形成连续性。表面的磨砂效果有提升手电的整体品质感,开关与头圈的金属色起到提亮和突出重点的作用,让整个产品在细节上更加丰富。
然而最后拿到模型,才发现有些地方与设想的相去甚远。一方面这是3D打印的模型,喷和精度都不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细节的把控和产品的三维想象力有问题。
针对模型上存在的问题可以简单归纳几个点:
1. 在装配上公差较小,没有预留足够的空间,导致某些地方装配不上去。
2. 产品由于尺寸较小,正面的凸面握起来略有咯手,侧面比较平,握感不是很好。
3. 手柄侧面的分模线因为正好处于防滑纹的中间,纹路的深度较深,导致后期无法正常开模,或者额外增加开模成本。
4. 对壁厚的理解不够,导致开关键在打印的时候出现穿孔和破面。
对于这个方案有很多细节问题值得思考,由于后续的任务无法对这个方案进一步优化,还是略有遗憾。可能在之前的学习中一直不注意对手板的重视程度,到真正出实物才发现出现了很多可以避免的问题。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设计,真正到设计复杂产品时,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多。只有平时多积累,多思考,最好对自己的设计做个简单的手板验证一下,才能避免后续出现的更大的问题,只有前面想的够多,后面才更不容易出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