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人把人生四大事,排列为生老病死,很多人都重视死亡带来的震撼,鲜有人重视生的重要性。
《曾国藩家书》中写道亲戚生孩子,曾说第一个孩子有点难生,往后就好了。古人生孩子为什么那么好生?现代社会生孩子怎么这么难?因为古代女子十二三岁就找婆家了。更有甚者,不结婚会被罚款。所以他们都早生孩子,以后的身材恢复的也非常好。生完第一个孩子,往后会有生孩子的顺产经历,子宫已经被撑大,往后孩子生的时候也就相对顺利一些。但是现代社会,男女结婚普遍晚婚晚育少生优生。30+,40+岁的单身光棍们大有人在。一般情况下,28岁之后普遍为晚婚。但当今社会看来,大多数人都是晚婚的。
古代女子不读书,找个婆家就是下辈子的寄托了。现代女子多是读书的,大学毕业就已经二十三四岁了,再工作、恋爱结婚,年纪也就相应往后推迟了。
生吧,明星或者百姓大都逃避疼痛,选择剖腹产,但是头胎剖腹产,二胎剖腹产的几率更大些。伤口愈合能力需要个体自愈,外界的刺激,如下雪下雨等天气,剖腹产的伤口会很痒。剖腹产需要打麻药,输血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一尸两命。
L头胎顺产,二胎剖腹,结果刚打麻药,孕妇L翻白眼,俩腿直蹬,手来回划、这时候只能尽快剖腹,麻药劲还没上来,就已经开始剖腹了。后来手术后才知道,她对麻药过敏。
纪录片《罗生门》讲述几个家庭生孩子的痛苦过程。一个孩子需要很贵的药品来支撑,6w的费用。家人不是没钱,而是不想拿钱。后来孩子生下没几天就夭折了。
很多年轻女子卖卵,促成黑交易,不成想被人全麻之后,成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催。一女子被人一次性取28颗卵子之后,死在手术台上。高龄女子想怀孕,冷冻卵子,一年的费用是非常高的。
北京芭学园创始人李跃儿写过的一本书里,写到取卵的痛苦。取卵往往不像别人说的那样,每个月都排卵,你不仅可以排卵还可以赚钱的忽悠门道。
年纪大些的,做过输卵管疏通的,非常痛苦。Y也是高龄,四十岁了很想要孩子,反复去医院检查,而后医院给她做通水,基本一月一次,还是没有怀孕。后来换了家大型医院,做了个检查,已查出卵巢癌,说做通水太频繁,后来两人离婚,这也验证了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婚姻现状。
为何说女孩要富养,因为富养的孩子不会因为小恩小惠而吃大亏。她吃到的见到的用到的,都是父母给予最好的,而不是通过男友的连哄带骗。
比如骨盆狭窄,宫外孕,输卵管阻塞,没有卵泡,脐带与胎盘粘连等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涉及生命危险,还是家人陪伴比较好。这里的家人是指和孕妇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谈到鲫鱼汤,娘家人说促进孕妇身体恢复,婆家人说有利于下奶水。相比较之下,婆家关乎孩子健康不健康,或关乎孩子是男是女。虽然生儿子有赏,生姑娘自己养的旧有观念是在旧社会,但是这种现象在手术室的门外还是大有人在的。
人的疼痛等级是十二级,其中一级疼痛是手划破,十二级疼痛是分娩痛。孕妇体会到生孩子有多痛,往后的生活中就多爱自己的孩子。之前看到一个漂泊的女子,经常和她妈妈作对,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也是一个人。生孩子的痛苦让她流泪,唯一说的一句话是,“我想我妈了。”
离家在外的女孩子们,以后生孩子尽量找个娘家人陪伴你。这涉及到人身安危。
女孩打一出生开始,就加倍对女孩好,她会成为父母贴心的小棉袄,会成为婆家的主心骨,擎天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