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孩子没有成年之前,家庭教育是对其一生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而家庭教育受到偶然性的影响最大,出问题的可能也最大。
我们的孩子,有的祖辈带,有的保姆带,好一点的专职妈妈带。众所周知,幼年及童年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影响最大。我们的问题是,世界是多样而复杂的,而每个家庭的环境都是独特的,如何在独特的家庭环境中让孩子懂得世界的多样性,是做父母的需要展示给孩子的东西,而不是让在独特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在认知上产生偏颇。《荀子哀公篇》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帝王的生长环境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只是长于妇人之手,没有人告诉他天下和苍生,那么这个帝王的性格和认知都会有问题。皇帝家庭有皇帝家庭的特殊性,百姓家庭有百姓家庭的特殊性,但是成长环境影响人格这个命题是不会变的。
如果让一个家长说想让自己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能说出善良,谦逊,健康,聪明,活泼等等词汇,但是如何让自己孩子成为这样的人却是想法不多,或者有想法无实施,或者实施了无成效。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尤其我们中国的父母,但是父母经常搞错一件事情,你无法陪伴自己孩子一生,你能陪伴一生的是伴侣甚至朋友,但是你不能陪伴你孩子的一生,他最成功或者最落魄的时候可能你都不在了,做家长的都要放手,在放手之前你能给孩子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我们手中都没有完美的教育方法,但是错误的例子我们并非一无所知。祖辈对孩子无节制的纵容,夫妻之间肆无忌惮的争吵,根据心情对孩子使用的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我们希望孩子变成最好的,我们不经意间教给孩子的确是贪婪,懒惰,自私和冷漠。在现有的环境和能力下,如何纠正由于环境独特而对孩子认知产生的影响,是值得我们家长深思的。
单亲家庭,物质匮乏家庭,父母对孩子成长缺乏陪伴的家庭,家长是需要用心思下力气弥补这些环境缺憾造成孩子认知方面的偏颇,从而预防认知偏颇导致的性格偏颇。
由于中国文化的特点,我们的孩子教育方面的最大话语权都掌握在孩子母亲的手里,而女性是感性的生物,从众心理极其严重。总是感觉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别人会的我们也要会。没有不尊重女性的意思,但大多数教育急功近利的始作俑者都是妈妈。经常有妈妈和爸爸商量:我们去学钢琴还是学小提琴。爸爸:孩子喜欢吗,不喜欢就先看看。妈妈:我不管喜不喜欢,总之是要学一样乐器。妈妈首先有个设定,我的孩子从小就必须会一样乐器,不管他喜不喜欢,不管学乐器这件事本身是否有更深的意义。总之这样的妈妈可能连巴赫和莫扎特都没听过,但是就是感觉学一样乐器是很高大上的事情。看人家孩子能娴熟的弹两个钢琴曲子羡慕的不得了,但是其实自己一辈子也没有听一次完整的钢琴演奏。孩子是上帝赐给我们的天使,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我们需要的是他童年幸福快乐,成年自信勇敢。孩子不应该背负父母的期望成长。普通的父母会想,我的孩子要有电视上的神童那样有多好啊,孩子有残疾的父母会想,我的孩子要是健健康该有多好啊。其实这种比较毫无意义,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怎样他都是你最爱的人。你照顾了这个幼小的生命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获得非常高级的满足和快乐。
我们的教育不是用自己强大的意念去把孩子变成自己期望的那个样子,我们是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纠正他们一些错误的认知,然后在孩子兴趣产生和学习欲望强的时候提供更好的条件和鼓励。我们可以给孩子讲解红尘万种,但是选择权利要还给孩子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自信选择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优良品质。幼年和童年我们对孩子的扶持不可或缺,但是孩子学会阅读,慢慢成长之后,我们应该放手给孩子自己选择人生的权利,然后我们就可以慢慢欣赏属孩子自己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