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月月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很好,经常拿到一等奖学金,但是她不是班委,也不擅长交际,只是一个人默默学习。后来大学快毕业时,同学们纷纷找到了工作,有家里人帮忙的,也有网上投递简历的,不管怎样,大家好像都有着落,只有月月还没有。同寝室的朋友劝月月给学院的一个老师打电话,这个老师的孩子在本专业对口单位工作,说不定有合适的机会,毕竟师生关系也许能帮忙。老师认识月月,但是他们接触较少,除了师生关系没有额外的交流。月月鼓足勇气打了电话,但遭遇到拒绝。让月月不爽的不是被拒绝,而是不久后这个老师给同班的某个同学安排了工作。
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某牛人的学生,以为与某某曾经同台,以为加了谁的微信,就拥有了这些人脉,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社交媒体的出现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到社交带给我们的快感。但是,越是容易得到,越很难分辨。认识再多的大V,真正需要帮助时可能一个都排不上用场又有何意义。这正应了网上的一个理论,当我们的人际关系不能被利用起来的时候,就是一种无效社交。
02
所以,现在的人们开始提倡有效社交。比如跟领导谈话一次就升职加薪就是有效社交,谈了十次,也没升职就是无效社交。这听起来好像很功利,有的人表示不认同,不是所有的社交都需要换取价值的,像跟闺蜜聚会聊天、跟同事逛街购物、跟爱运动的人一起去健身……都是源于兴趣或爱好的。
那么,我们来看看,马克思是怎么回答的,他老人家认为,“一切交往都是在人类劳动创造的财富的基础上进行的,离开物质基础,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就无从发生。”社交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人的需求是需要生产关系的,而生产关系就需要物质基础。比如和闺蜜聊天,表面上没有任何功力的交易,但是不代表没有金钱涉入。和一个人成为闺蜜,除了无话不谈,还会因为感情较深,扩展出其他行为,比如一起吃饭,赠送生日礼物,一起看电影,一起参加某个活动等,这些是在物质基础之上的往来。而且最好平等,如果一个人总是花钱请吃饭,另一个人从来不掏钱,他们的闺蜜关系也会解体。换句话说,社交就是交易,要有金钱作为媒介,交易才能发生。
03
这让人想起了一句广告语,谈钱不伤感情。有的时候,把金钱的游戏规则搞清楚,就不会出现所谓的潜规则,也就不伤感情了。其实,人们忽略了社交中付出的时间成本,感情成本等,这些都是金钱的变相损耗。微信朋友圈、微博等这些社交媒体出现后,人们经常刷圈到很晚,所以很多人站出来说,不要再刷了,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为什么浪费,因为我们从中没有任何收益,除了消磨时间外。
可是,我们若能从刷圈中获得收益,让你读过的报道,点赞的行为都成为赚钱的工具,是不是刷圈变得更加有趣了。也就是当我们的每个行为都能带来价值,我们会更愿意去花精力建立好自己的朋友圈子,并从中真正获得价值。实际上不是社交没有收益,而是收益被平台瓜分,只是我们这些内容使用者没有获益罢了。
那么,GSC的出现,帮助我们看清了这样一个事实,让我们在社交领域里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每个行为都成为自己价值的实体,一字一句一言一行都有回报。GSC是全球第一社交公链,它有一套成熟的社交奖励机制,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合理地玩耍,并从中获取自己应得的利益。有区块链加密技术的保驾护航,我们无需担心在Gsc的社交中信息被泄漏,更无需担心交易的金钱丢失,而且让我们的社交可以轻松到达全球各个地方。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diy一个属于自己的朋友圈,让圈内的内容真正给自我带来能量,实现个人的成长。
马克思,有效社交来源于物质基础,所以,月月拉黑了没有任何交往的老师,清除了僵尸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