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写

作者: 從淵 | 来源:发表于2019-01-05 00:37 被阅读0次

电影被公认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年岁并不长。

首部电影作品《朗德海花园场景》摄制于19世纪80年代,这部始祖作品片长仅2秒,简单的拍下了若干青年步行、摇摆的画面。对于当代观众而言,这个短短的影像作品粗糙、呆板、古怪,还带着些历史肃穆感。但对于十九世纪的民众来说,会移动的影像是一种前所未见的新奇玩意儿,那些最早的作品,如《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凭借其真实、丰富、生动、连续的特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风靡了西方世界。

尽管电影作为大众娱乐,在诞生之初就获得了无数追捧——观众们涌入狭小、幽暗、简陋的放映厅,只为观看那短短几分钟的移动画面——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电影都未能彻底摆脱卫道士们强加其上的“轻佻”之名,他们声称电影展现邪恶,并会因此腐坏青年纯洁的心灵;甚至时至今日,任由不少观众认为电影不过是娱乐产品,并不具备启发思考的价值。

如此看来,似乎为这种低俗、不堪的娱乐产品作评毫无必要。真是如此吗?

意大利影评人卡努杜在其于1911年10月发表的评论文章《第七艺术的诞生》中,第一次将电影视为新型艺术形态,认为电影是融合了全部其他六种艺术形式(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舞蹈)的第七艺术。虽然该文未能即时在当时的普罗大众心目中激起什么涟漪,却预示着观念转变的开始。

如今,将电影视作艺术作品已无非议。人们走进影院,期待着电影作者们提供一场由各种艺术元素组成的幻梦。历史的进程,工业的发展,使得电影技术愈发成熟、规范,其所要表达的主题亦愈发庞杂,电影评论故此应运而生。

怎样才算一篇好影评?文采飞扬的剧情梳理?条理清晰的剖析角色?富有情绪的道德评判?这些都是一篇好影评或许会有的特质,但一篇专业、客观的影评,则不应止步于此。

《如何写影评》一书让中国的观众们得以一窥何为专业影评。中国的电影进程相较于西方各国起步并不算晚,但由于历史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一个更为成熟的电影工业却姗姗来迟。稚嫩的工业环境导致专业影评的稀缺已是常态。我们的确可以在各大网络平台看到不计其数的电影评价文字,但其中具有专业价值的寥寥无几。当然,那些充满智慧的剧情讨论、人物分析、道德自省文字有其价值所在,但仅此还不足自称专业。

何为专业?术有专攻是以。一篇好影评,应立足于理性的思考,辅佐以充足的观影经历、精准的术语使用、恰当的选题切入及丰富的文本研究。此专攻之法,便是本书的核心所在。

在下笔之前,先想一想自己为何要写影评,读者是谁,你想谈论电影的哪个方面,是否有某个镜头令你困惑。甚至在观影开始前,思考便开始了:这是一部好莱坞巨制,或是独立电影?创作年代及技术会对其风格造成何种影响?商业因素占据了多大比重?正如书中所言:这些预设的问题可以提醒观众,其所看到的影像都是特定因素和条件的产物,而非仅是透过景框看到的世界。“电影不是仅就一个主题展开的,而是基于某些原因和为了产生某种意义而对该主题的一种特定诠释。”所以,先别急着动笔。厘清自己的头绪,带着疑问去看,去思考,去整理。诚如书中所说,“自始至终,要保持质疑的心理。”

相比思考与写作,似乎看的部分最为轻松、简单。真是这样吗?实际上,要想写出一篇犀利的影评文章,光是像吃棉花糖一样看完一部电影是远远不够的。在观看的过程中,你应不停具体化自己的问题,并且学着“在两三秒种的观看时间里,抓住影片中的关键时刻、形式或者影像。”与此同时,在反复观看电影的基础上(如果能够做到的话),你还应该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只看一遍是不可能看到影片里描述的所有细节和复杂之处的。同时,记下笔记。”此外,看完电影后,作者应该立即将速记的内容充实为“更加精确细致的描绘”,以此“更好地利用脑子里储存的故事梗概或者其他叙事和影像”,并最终使“文章的论据和主题自动浮现”。除了对欲作影评的电影反复观看外,充足的观影量也是所必须的,因为其决定了一个人对于不同影片间“相似性”及“差异性”敏感度。

“我的悲剧结束了,剩下的就是写了。“

写好一篇专业影评受多重因素影响。最基础的,应是术语的使用。对于专业人士而言,选择专业而精准的词句描述电影理所当然,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则略有为难。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炊。一个敏锐善思的观众,也会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描述其所看到及所想到的。好在本书第三章,作者以简洁并清晰的罗列了大量主要术语,并进行解析,以兹读者能快速对术语示意有所概念。

掌握了术语,整理过笔记,便可开始提炼影评的切入点。作者为我们罗列了六种常见的评写电影的方法(或切入点):电影史、民族性、类型、作者论、形式主义类别、意识形态。需注意该六种切入点并不各自孤立,更常见的情况是他们互为交融。其中,历史是影评中的常客,评论作家不仅可以通过对比电影本身的发展史去评价一部作品,也常常考虑影片实际所处的历史环境会对其造成何种影响。以此类推,作者论可以在探讨作者意识形态倾向的基础上进行论述;电影类型讨论则可以结合形式主义类别予以论证。不要局限于某种特定的方法,也不要犹豫是否使用其他方法来评写,了解并有意识的使用这些模式,以致更好的组织你的思想和抓住文章主题。

确定了主题之后,一个合格的作者应进行充分的背景研究。大量的信息收集(关于电影史、某部特定电影的导演和历史背景)是必要的,充足的研究会增加你评论文章的深度,并可以用来支撑你的论点。本书的第六章详述了电影研究的必要及如何进行电影研究,并给出了相当多的研究资源(对于国内观众而言可能因语言障碍使得可用性较低),对于潜心致力于写专业影评的读者应较为受用。

将想法诉诸笔端时,常常会发生语意丢失。“我们最后表达出来的观点是经过调整的,也许已经改变初衷,……”选择恰当的写作风格及写作结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表达的歪曲。适当的用词,朴实、客观的语调,简洁、有趣的句子,富有变化的句型,有逻辑、主题句明确的段落都可以为一篇影评文章增光添彩。

对于任何一个想要严肃对待影视评论的作者而言,本书都是一册不错的入门书籍。作为教材,其内容高度提炼,用语简洁,颇具启发性。除此之外,书中摘录了多篇专业影评及相关对比亦对影评写作很有助益。反复阅读本书并跟随每章最后的习题进行练习,或许正是电影爱好者书写专业影评所迈开的第一步。

相关文章

  • 想·看·写

    电影被公认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年岁并不长。 首部电影作品《朗德海花园场景》摄制于19世纪80年代,这部始祖作品片长仅2...

  • 电影评论——想 • 看 • 写

    一.以自己所擅长了解的领域来分析某部电影的相关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与其他艺术形式或非艺术形式的比较。 三...

  • 我看,我想,我写…

    书法对中国画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宣纸上的语言性质,取决于画家对书法形式、构成以及线条质量悟化的广度和深度,在这个前...

  • 看简书想写的

    简书、其实早几个月就被我纳入了后宫,最近才得朕宠。偶然机会看到一网友说喜欢在简书上写读书心得还能挣点钱,出于好奇就...

  • 自己想写的反而没人看

    在简书上开了三个(不止)坑,结果自己比较喜欢的几乎没人看,随手写的反而有很多赞,真的很不理解 只能说是随笔时,胡思...

  • 涂鸦书写:即想即写,即写即看

    她说,我年轻漂亮。又相信谎言。 一,自我 长期地违反人性,大家都会生病。这是一个只有人教导我们...

  • 有个愿望!

    就是想写小说,可是,没有人看。

  • 第一篇,匿名

    书看多了,可能想写几句,想让别人看到。 经历了书中的,才发现,并不是真正想让别人知道,我想写的,是我想写的。 匿名...

  • 社会上这群焦虑的人该何去何从

    暂时不知道写啥呢,慢慢想,慢慢看,慢慢写呗

  • 好好写作,好好生活

    我想写短篇小说,最近在想思路,想标题,想大纲,打算开始写小说,不知道看的人会不会很多,不知道会不会有粉丝,会愿意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看·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il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