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见林见木的系统思考

见林见木的系统思考

作者: Caresa | 来源:发表于2018-04-02 15:42 被阅读0次
见林见木的系统思考

现代企业制度的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导致了企业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雇员见木不见林,无法达到最佳的协同效率。《系统思考》的作者丹尼斯.舍伍德在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基础上提出见林见木,用系统思维去观察和解决问题。这里的系统思维是指整体地看待问题,本书尤其侧重商业,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

什么是系统思考?

系统:表示一群相互连接的物体,实体事物之间的连接的一种强调性定义。 对系统构成组件之间连接的研究。

1, 了解并预测系统,需要将系统作为整体来研究。

2, 影响或控制系统,将系统作为整体来采取行动 系统思考的精髓: 用整体观体观察周围事物处理真实世界的复杂系统。

连接:世界作为复杂系统,任何事情都由于因果事件链在时间和空间俩个纬度得以扩展,连接产生了波纹效应。 (单一系统和复杂系统)

为什么系统思考?因为系统表现出总体大于局部之和。

化整为零思考的弊端是什么?

1 将系统分块破坏了连接

2 系统总体表现出局部不具备的特征。即任何局部都代替不了整体。

系统思考的起源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任何由多个部分组成的事物都不只是那些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比如一堆柴,而是作为一种超过各部分的整体而存在,这中间必有原因” 诺伯特.维纳《控制论》 路德维希.冯.贝塔郎菲 《通用系统论》 《成长的极限》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 罗杰.卢因《复杂》这些是系统思考的源头。 

系统思考的工具

系统循环图:因果回路,用因果关系链的形式描述系统。

系统动力学建模:不同假设下,系统随时间变化的特性。( 静态和动态模型) 处理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并且可以测试决策的后果。

系统视角

1 系统

人们不愿意看到复杂系统,待在简单系统中更加轻松 理解小而简单的事情比从整体上理解更容易。过去的四个世纪中,人们习惯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科学研究方法。”。将一头大象分成俩半,并不能造出俩头小象”。

2 系统的属性

涌现: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自组织:稳定的动态结构 如何维持一定秩序,不会分解的系统?

保持开放性,注入能量,让其在系统中流动以维持这种秩序。

3 反馈是系统作为系统观察时所具有属性的作用

反馈:一个是控制或限制,一个是扩大或增强。

4 系统思考 抛弃“升降机”的观察方式,即分割问题法,采用整体检验,理解并记录组件之间的联系,解释和探索整体的动态行为。 如果意图理解系统,就必须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审查。

系统循环图

一,系统循环图(因果链)

S 连接: 上升

O连接:下降

见林见木的系统思考

增强回路:正反馈回路,良性循环,恶性循环。

调节回路:导致系统向某一目标靠近,负反馈回路。

反馈回路:代表因果链的回路最终连接到自己身上,整个回路没有起点,没有终点,每项事物都最终和其他事物产生联系,闭合系统要么是增强回路,要么是调节回路。

悬摆:目标,政策,外部驱动力或者系统结果。

边界:悬摆界定边界。

二 ,如何绘制系统循环图

1 ,了解问题的边界

系统思考并不意味着笼统思考,将一切包罗万象,而是具体地定义目标的范围,在此有限范围内进行思考。 在以色列“SIT系统创新理论”中提出的“盒内”思考方法就是利用这种划定边界的方法,应用到新产品,新方法或新理论的创新中。

2 ,从有趣的地方开始

每个系统循化图中都有不同的环节和因素,挑选相对” 有趣”的地地方开始绘制,试着提问,外部驱动力,关键成果和关键因素是什么。

3, 驱动力是什么

驱动力是什么,以及将会驱动什么,不断询问这俩个问题,回溯问题的原因。

除了以上三点之外,还有不要陷入混乱,使用名词,使用“XX的变化”,坚持找到问题的本质,反映实况,不要爱上自己的图表以及需要不断更新系统循环图共计12条黄金法则。

系统思考的应用

系统思考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的领域,大到国家战略,企业管理,小到沟通。这里只研究一个跟创新相关的案例。 书中提出创新第一不能完全脱离已有的知识无中生有,第二是差异性。 “新的必然是不同的”,但“不同的未必是新的”。 在专利审查中,需要审核的一个技术特征是新颖性。该特征的要求是已知现有公开技术中是不存在的。对于这一特性的理解,多年前SKF的一位IP高官问过,在工作中如何用一个词来描述新颖性。最后他给出的答案是“Different”。 这种差异不仅是在技术领域,在商业,艺术领域也是极其重要。

加速系统思考是 利用计算机软件Ithink或其他软件,为答案和学习建模。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所有的变量不是存量就是变量,由此建立水管图。书中应用了系统动力和业务增长俩个例子来说明如何驾驭系统的复杂性。

总而言之,用因果链统观全局,思考局部与局部的关系,用目标界定边界, 绘制系统循环图,获得增强回路或调节回路,以发现系统的根本原因,获得系统健康运行解决方案的过程。这是学习与思考的过程,而非找到一劳永逸的答案。

相关文章

  • 见林见木的系统思考

    现代企业制度的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导致了企业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雇员见木不见林,无法达到最佳的协同效率。《系统思考》的...

  • 见木成林

    2018年6月21日 天气 晴 编者按:今天的文章是最近几个灵感的汇总,各自单独成句,合并成...

  • 系统思考:见树又见林的艺术

    今日在爱引导爱引导社群伙伴一同分享《企业家的系统思考》,当我提到系统思考是见树又见林的艺术,有位伙伴提出如何见树...

  • 时间管理践行50天-2/50

    要事优先,见林观木。

  • 45【见林观木】

    2019年1月14日,星期一,天气:雾 今天是简书打卡的第45天 ❤️感悟分享【见林观木】 今天周一,又是忙碌的一...

  • 读书笔记系列之四:《系统思考》-见树又见林的思考技术

    读书笔记系列之四:《系统思考》-见树又见林的思考技术 王静晓文字(微信公众号: MEUPcollection) -...

  • 《文心雕虫》299

    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 木蔽于野 天可怜见

  • 【见树】or【见林】

    【见树不见林】是一个错误。【见林不见树】就比较好吗? 主张【活在当下】的人,是不是等于主张【专注于眼前那棵树】? ...

  • 见“木”还是见“森”

    1、东方人有整体论的世界观,西方人具有善于分析问题的特点。同的社会现实会产生不同的看世界的方法。 2、感觉和认知方...

  • 见树亦见林

    柔和的晨曦,洒落在大叶榕上,带着暮春的气息,阳光还不炙烈,淡淡笼着绿意葱茏,叶片泛着微光,绿到人的心里。 榕树独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见林见木的系统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kx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