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书是为了解决我所面对的困惑:
还记得周末回家要备课的时候会带回去一堆资料结果一个都完成不了;去年年初明明在日程上写着准备雅思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会安排一堆其他的事情,感觉都在✅,似乎效率很高,完成了很多事情,结果就是考试成绩不理想,从而影响之后的计划。
我读过《20/80原则》,读过《只做一件事》,现在又开始阅读《精要主义》的时候,发现我曾今在做《原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时也有相似的观点:在设定目标的时一定要有优先顺序。
而恰巧经常性的焦虑,瞎忙的根源就是来自于我们无法prioritize优先排序。
那么,是什么原因会导致我不停的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外界环境传递的知识性焦虑,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中的信息泛滥,在信息中无法呼吸的感觉,似乎什么都是重要的,永远都完成不完的任务清单...
这本书给出了答案,很多人都是在以下核心思想模式中出了问题:
模式一:主动选择。
一旦我们放弃自己的选择能力,别的力量或者别的人就回插手替我们作出选择。当我们经常陷入我别无选择或者强迫自己去做更多时就要保持警惕了,也许这就是习得性无助与选择能力缺失。不加思考的努力等同于习得性无助。
模式二:甄别,几乎一切都是噪音
努力工作当然重要,但并不是说努力就一定可以带来更多的收获。(边际效应)
更少,但更好。
有时候你不做什么恰恰和你做什么一样重要。
故事:
巴菲特让他的那个曾为四位总统开过飞机的私人飞机师 mike 写下对他职业生涯最重要的 25 件事。然后他让 mike 从中圈出最重要的 5 件事。mike 花了一些时间,比较犹豫纠结地圈出了 5 个。这时,mike 有了两列清单,左边一列是最重要的 5 件事,右边一列是剩下的 20 个。
巴菲特问他如何处理右边的那 20 个目标?
mike 说,我会优先做完最重要的 5 件事,然后在用一些时间做后面的 20 件事情。
巴菲特说,你错了!这 20 件事,应该是你「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去做」的事情,这些事情永远不能占用你的时间精力,直到你先完成那 5 件事。
25 件之外的事,因为不喜欢不会选择去做,所以并不占据注意力。而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那20件,它们才具有诱惑力,喜欢但又知道不是优先级,这种纠结和反复往往占用了大量注意力资源,消耗时间与心力、精力。
所以在开始做事情的时候,先要扫描环境,寻找甄别重要的少数事情,淘汰不重要的大多数。
模式三:取舍,我要的究竟是什么?
在现实中,接受任何一个机会都需要舍弃其他几个机会。
强迫自己权衡两者,并战略性的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你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那么你会将它们用于哪一件事情上呢?你的注意力在哪,你就会在哪方面有所成长。
如何养成精要主义,开始一种真正重要而有意义的生活
Step 1 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
精要主义将花尽可能多的时间用于探索,倾听,辩论,质问和思考。
专注于某项事情之前,先广泛地探索和评估各种选项,为了确保之后的选择时准确性。
为找出重要的事所需要的必要条件 :
1.我们需要思考的空间;2.需要观察和倾听的时间;3.需要有享受娱乐的心态;4.需要聪明的让自己该睡觉就睡;5.需要有选择标准。
该放松的时候,尽情的玩儿,就享受当下。睡眠也是高效生活的前提,就算晚上没有睡好,白天短暂的深度睡眠也是有必要的。这样该工作的时候,就能专注的工作。
工作节奏越快,越繁忙,就越需要我们在工作日程中流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帮助自己从忙碌的生活中抽身退出。
我还记得自己经常给朋友们说“ 我很喜欢忙碌的生活,一闲下来我就会焦虑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现在我意识到那是因为我不知道什么对与我 是最重要的,至少当前的目标计划是模糊的。所以,退一步从更高的视野看清局势是非常有必要的。每天用1小时时间去阅读经典,时刻保持对自己的审视,时刻关注正真重要的事情。
如何甄别真正重要的事情?
方法:1.写日记,观察自己的行为/思维规律。2.实地探索,认清问题的本质。3.寻找重要的信息,要汲取故事的精华,需要深刻的理解主题和语境,需要将它放在一个更大的图景中去俯仰观察,需要找出它与其他领域的关联。
Step 2 精选:如果自己彻底的,无条件的确性要去做什么事情,那么就答应。任何事情。只要不那么确性,就断然拒绝。
如果答案不是一个确定的YES,那么就应该是一个肯定的NO.
以上规则也适用于买买买,家里物品的断舍离。
对选项的价值进行评分,能让我们更加自觉,更有逻辑,更加理性的作出选择,而不是听凭一时的心血来潮或情绪支配。
如果有机会出现送上门,那么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简单的系统来执行:
第一步:把机会记下来
第二步:写下3条“最低标准”,如果这个机会要进入考虑范围的话,就必须达到这个标准。
第三步:写下3条理想的或“极端标准”,如果这个机会不满足3条极端标准的2条,答案依然是NO。
Step 3 制定精要目标
专注,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专注当下,把未来清除出去
1.重在实质,而不是形式。
“如果我只能在一件事情上做到出类拔萃,那将会是一件什么事情?”
2.具体的目标才拥有鼓舞人心的力量,目标真正明确,才能达到正真优秀。
3.缓冲buffer:在工作和生活中只要留一个缓冲,我们就可以减少之行必要任务时的阻力。
项目和任务也是像空气一样是扩散型的,哪怕我们用尽了最大的努力,他们也会用完所有分配到的时间。
基于最佳情况,考虑最坏可能:
1)作完善的准备 2)比预计时间多留50%
3) 做好情景规划:在这个任务中你面临的风险是什么?最糟糕的情形是什么?它将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影响? 它在财务方面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怎样做最优投资以降低风险并增加财务和社会应变能力?
Step 4 边界,设定界限会带来自由
清晰的界限能让我们积极主动地淘汰各种要求和累赘的事,以免自己精力分散。
方法:
1.别人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要让他人解决他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win win。
2.没有界限,就没有自由。如果你不能和自己,别人说清楚这些界限,那么你期待别人能够尊重或者找到你的界限,恐怕是不现实的。
3.通过不断练习,设定界限会变的越来越容易。
因为说不,所以高效。 学会说不,以精要目标为重心
优雅说“不”的六大原则:
1.把决定和关系分开来,你决绝不等于否定这个人。
2.说“不”并不代表必须使用“NO”,学会礼貌拒绝。
3.关注权衡取舍,清楚的意识到机会成本--也就是我们为之放弃的东西的价值。
4.自我提醒,每个人都是推销员(贩售一种想法,一种主张来换取你的时间)。
5.说“不”需要用人气(短暂的关系)换尊重。
6.一个明确的“不”比一个模糊的“是”更优雅。
我个人就不太会拒绝别人,会有深深的内疚和负罪感,这里作者给出了几个实用技巧:
1.停顿一会儿,再作出自己的判断或者等别人来填补空白。
2.委婉的说:不(我目前。。。),但是以后```
3.我需要看一下日程表,然后再答复你
4.对于领导:“好的,那么我需要放一放什么项目?”
5.这个我做不了,但是X可能对此感兴趣。
Step 5 放弃,止损就是最大的赢。
精要主义者有勇气和自信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脱身抽离,忽略已经沉没的成本。
六个常见陷阱与六条对应策略
陷阱1 异禀效应(endowment effect): 当一个人没有某件物品时,他就倾向于低估这件物品的价值,而他一旦拥有该物品,就会倾向于高估它的价值。
在你的生活中,你一旦想要放弃某物时,它似乎显得更有价值。
对策:假装你还不曾拥有它
“如果手头没有,我愿意花多少钱来得到它?” ”如果我没有这个机会,我愿意花多大的代价去得到它?”
陷阱 2 对浪费的恐惧
人们不想放弃在一个错误的选择上已经浪费的东西,但一旦我们真的这么做了,我们就会浪费更多。
对策: 承认失败,让成功开始。承认错误没有什么可羞耻的,因为我们真正承认的,是自己现在比过去更聪明了。
陷阱3 强己所难 :我们太容易努力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对策:寻求中性的第二意见
陷阱 4 现状偏见:仅仅由于自己一直在做某件事而继续做下去的倾向
对策:运用零基预算法
对于一切事情,不管是财务问题,还是你所负责的项目,甚至是你身处其中的各种关系,都可以从零开始,问问自己愿意给今天加上什么任务。时间,精力和资源每使用一次,都必须重新证明使用的必要性。
陷阱5 随意承诺
对策:先停顿,再说话
陷阱6 害怕错过好东西
对策:逆向试行: 使者取消某个事情,看看没有它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
Step 6 做自己人生的剪辑师,删减冗余
1.删减,自律的删减那些好的但是成为障碍的选项(这个过程是痛苦的)
2.精缩,用有意义的活动取代无意义的活动
3.审视自己的活动和行为是否与自己的目标相符相配。
Step 7 Execute 执行
执行过程中关注哪些限制和障碍需要连根拔起
1.弄清楚核心目标 2. 锁定障碍并扫除,从小处开始 3. 完成比完美重要
成就和对成就的认可,是人类行为的量大主要内在驱动力。
所有有助于提升工作日的情绪,动机和认知的激励物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取得有意义的进步。
要真正做好重要的事情,必须从小处着手,创造动力。然后,运用这种动力创造下一个胜利,在下一个,长此以往,直至取得重大突破。
自律地追求更少
更大的明确性,以改变最开始时把什么放入清单为重
更强的掌控力,减少焦虑感
拥有一种真正重要而有意义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