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前几天写了一篇妈妈爱看吓人的,说的是我专门喜欢看吓人的视频,其实我看的并不是吓人的,而是各种悬疑、破案、设局、反转等等这种类型的电影、电视剧,破解和猜疑的过程让我特别痴迷和开心,女儿觉得我有点小变态。
女儿胆子小,这一点不随我,我从小就没有任何怕的东西,无论是电视里吓人的环节还是现实中可怕的动物亦或是站在高处做多么危险的动作,我的字典好像就没有“恐惧”两个字。我妈说我随我爸了,我爸胆大,这个“胆大”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我爸第一次做B超是在我小时候,医生发现他的胆是一般人胆的三倍大,所以直接断定他有胆囊炎,这可把我家人吓坏了,赶紧到北京来看病,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最后得出结论,我爸的胆很健康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天生就大而已,我妈一直怀疑我的胆也跟我爸一样,这是开玩笑,但是我觉得我们心脏的承受能力是不是应该更大一些。
胆量这个东西完全是可以锻炼出来的,这一点在我女儿身上就体现的淋漓尽致,女儿胆子小随爸爸,爸爸是游乐场的刺激项目一个都不敢玩,爸爸胆子小随奶奶,奶奶就连家里有人说话声音太大了,都能被吓哭。女儿从小就胆子小,爬高上低的都不行,各种害怕,但是没办法,她妈妈是我,我从来不会逼她爬着够那,但是会经常带她去看、引导她去试、指导她怎么做,所以现在女儿最喜欢的就是玩欢乐谷那些最刺激的项目,还会因为所有身边的小朋友都不敢跟她一起玩而找不到伙伴,只有妈妈陪。
虽然女儿总在说妈妈看的吓人,但是她自己最爱看的书也都是侦探、破案类的,今年寒假还读了三本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其中《圣女的救济》写了读后感,每次读书的时候她都得靠着我,我走了她就跟着,让她换成别的书看还不干,非要看她觉得吓人的,妈妈的影响可真大,东野圭吾的小说可是我的心头好,我基本上买了全套,够吓女儿一阵子的了。
才回到正题,悬疑小说和破案的电视剧和烧脑的电影就是我的最爱了。最早是上初中的时候,女生都看言情小说,我就看武侠,我看得特别快,别人读了薄薄一本,我能读厚厚一本,但是后来我才知道,我喜欢的情节不是什么侠肝义胆、剑客柔情,就是各种埋伏笔、探究竟、一步步去揭穿、情节的一点点递进。
我看小说的时候非常能思考,这个人表面知书达礼的,肯定最后不是好人,那个人看着坏,有可能有苦衷,看到一半还会先把书合上自己捋一下思路,有可能是这样的或者是是那样的,再猜一下过程或者结局,有时候还会觉得这的布局没做好,那个情节交代不清楚,这的解释比较牵强,那里居然没有反转,总之是个不太好糊弄的读者。
我最早看的破案剧就是《重案六组》,它的破案过程讲述得比较详细,抓捕过程很随意,这就是正是我喜欢的类型,这个最早期破案形式的电视剧真是打开了很多人的新世界,让人不禁一遍又一遍的看。后来渐渐地悬疑推理剧就多起来,我都爱看,一点也不挑,有的一开始看起来就很傻,我也会去看,多差的剧都有好看的点,但是对各种推理影视剧的好坏指手划脚也是必须的,我还特别愿意分享,我可以把一部电影的情节讲给女儿听,等女儿去看的时候发现基本上不落什么重要情节。
短视频最火的时候我一直没有下载过APP,不是有自制力,而是觉得没自制力,一旦大数据找到我的喜好,我估计自己跳不出来,直到我们单位有了自己的号,需要员工去转发点赞,我才第一次下载,但是我还是刻意的不去看。偶尔大家在讨论什么我去看看,就会有很多推送,跳舞的小姐姐,做饭的吃播、家庭短剧,反正系统一直没找到我的喜好,我有一个同事在小视频里找到了生活的真谛,就是看德云社的相声,大数据给她所有的推送都是德云社。
当然最后短视频还是把我给拿下了,它不经意的推荐了一部悬疑电影的简介版,正好对上我的胃口了,我一口气把那个号剪辑的所有电影给看完了,至此大数据就找到了我的喜好,别的都不再推了,只推各种悬疑电影和电视剧,这种快餐式的剪辑方式真是太爽了,不用思考、来不及分析、字字是重点、句句是高潮,让观看者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用信息,一个小时能看完好几部电影,我的脑子彻底沦陷了。
这种持续爽态的视觉效果当然有利有弊,我在陪女儿看书的时候就有点觉得书的进度太慢,读书出现焦躁的感觉,这就是快餐文化给人的洗脑作用。我现在看短视频都要做计划,否则停不下来,还需要极力地克制自己不去看,感觉像戒毒瘾一样。
我身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剧倾向,有喜欢看战争片的、爱情片的、仙侠片的、反腐的、年代感的,甚至是情景剧、综艺节目,就我喜欢悬疑和破案的,但是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却都非常喜欢推理,最近在年轻人中比较受欢迎的游戏“密室逃脱”“狼人杀”“剧本杀”都是推理性质的,我跟朋友们说,还是我的心态最年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