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小学以后,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随时随地都牵动着家长们的心,很多家长更是贴切的形容自己:“不能想到考试,一想到考试我就比孩子还紧张,有时候看到孩子连简单的题目都仍然在出错,我真的巴不得自己替孩子上考场。”
我们都知道,想要拥有好的学习成绩,好习惯是一定不能少的。但是生活中,很多家长往往只会从成绩的结果来评价孩子学习的好坏,却不懂从学习习惯开始帮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很多有利于学习的习惯,并不是非要等到小学再由老师慢慢去培养的,反而应该在孩子上小学以前由家长潜移默化的引导而形成。比如下面这几个好习惯:
01
专注力极强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听课效率比较差。很多家长从来不反思自己,反而觉得孩子听课效率差只能怪孩子。殊不知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很多家长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失去了专注力。比如:当孩子自己玩玩具的时候,家长总在一旁打岔;当孩子自己在看电视的时候,家长一会儿问孩子冷不冷,一会儿问孩子饿不饿;当孩子正在学习画画的时候,家长总在一旁七嘴八舌的嫌弃孩子画得太丑……
打断孩子的专注力,是很多家长每天都在重复做的一件事。家长们不能小看这个行为,因为你的打断,很有可能就让孩子再也难以集中精力了。我们都知道,进入小学以后,一节课至少都是35-40分钟,这期间孩子们必须高度集中精神,否则就容易错过老师讲的重点。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坐不住?为什么老师总是反映孩子上课喜欢左顾右盼?因为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习惯了打断孩子的专注力。
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家长,尤其是在孩子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轻易去打扰。
02
不懂就问
我们时常可以听见有些宝妈抱怨:“哎,我这孩子,小小年纪话可真多。见到这个,他要问为什么;见到那个,他也要问为什么。”带孩子确实很辛苦,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家长的耐心就被时光消磨殆尽了。当孩子对一切都报以好奇的状态时,巴不得父母能够为自己解答一切疑惑,可很多家长却以这样的想法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小小年纪,哪来那么多为什么,真烦人!”
长期拒绝回答孩子的疑惑,孩子们会认为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一个麻烦的人。所以,进入小学后,哪怕自己有不明白的知识点,也不敢向老师请教,因为他们害怕“麻烦”老师,害怕老师也像父母一样嫌他们事儿多。做一个有耐心的父母,真诚的回答孩子的每一个疑问,抱着一副渴望帮孩子解决难题的心态,让孩子对知识的掌握充满期待。
03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位家长,她说她的儿子今年四岁半,以前幼儿园布置的手工,她总觉得孩子太小了,完成不了,于是乎她干脆直接代劳,让孩子去玩耍,自己替孩子认认真真的做手工。但一年的时间下来,她发现现在她的儿子丝毫不觉得作业应该是自己做的,只要老师安排了作业,她儿子就开始哭着喊“妈妈你帮我做。”
做父母,最忌讳大包大揽。明明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家长却非要剥夺孩子实践的机会。像手工这种难度较大的作业,哪怕孩子不能独立完成,家长也只能作为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帮孩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整个事件的主导仍然应该是孩子。从小,让孩子意识到什么事情是自己必须做好的,什么事情是父母绝对不能代劳的,家长一定要要有原则,一定要在这些事情上学会“狠心”。
大人都有依赖性,更何况一个孩子。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才会正确对待学习,才会把学习当做自己的功课和任务。
做父母一门大学问,我们不能因为个人原因剥夺孩子实践的机会,尤其是在上小学以前的这段时间,家长一定要学会如何高质量的陪伴。凡事三思而后行,尤其是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更要做到日日反思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