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农村的发展

农村的发展

作者: 曹端春 | 来源:发表于2023-05-20 23:20 被阅读0次

    前几天高中同学群里一则反映上世纪70年代长达8分钟的短视频,唤起了尘封已久的儿时记忆,记忆的匝门打开,童年往事象潮水一样涌来,和视频中的画面交叉,重叠。

    那时还是大集体生产队时期,大队长分布每天的任务,一大群人或抜秧,或插秧(也叫插田或栽田),需灌溉时用鲁班发明的水车车水,有2到3人一起用的大水车,用脚踩,手趴在一根横栏上,也有1个人或2个人一起用的手摇水车,收割完的稻子用一个敞口四面用木板围起来的木禾户打谷,一般一台禾户有四个人打谷,一人站一个方向,将割倒晒干的稻谷摔打在和户的四个面板上,打出来的稻谷用箩筐挑到公家的晒场上摊开晒干,后面发展到脚踩脱粒机,这个只有成年人才踩得动,老人和小孩一上机那个齿轮的转速就慢下来了。

    打大豆用的是一个竹竿上放一块可旋转的木板,大豆晒干后就裂开了,没裂开的就用这个工具拍打。那时的手艺人比现在多,有专业上门帮人磨剪刀的,补铁锅的,弹棉花的打爆米花的,打铁的,手工做土砖放在窑里烧制成红砖的,酿酒的,锯木板的锯匠,木工,泥工等等。

    那时农村主要交通工具是三轮车,自行车,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大多数是二路公交—双脚。做饭用的燃料是山上的柴火,那时姑娘嫁人要选地方,靠山靠水的地方是姑娘娘家首选的地方,就是俗话所说的柴方水便,嫁过去不会那么受苦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开始去沿海开放城市打工,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初,一波波的打工潮涌入城市,投入工厂或工地,打工赚的钱用来建设自己的楼房,改善农村的生活。

    如今,农村很多手艺都被慢慢淘汰了,比如篾匠、箍桶匠、铁匠、锯匠等等。很多农具也都被束之高阁,有的甚至被砍开被当成柴火烧掉了,田地又都被集中起来,连成一大片,有临县的专人用现代化的机械耕种,现在种田也没那么累了,由传统农业进入现代农业阶段。

    现在的农村,房子大都建得很漂亮,一栋栋楼房抜地而起,和城市一样方便。

    希望哪天退休以后,在老家弄点地,种些时鲜蔬菜瓜果,想吃时就去摘,想动时就去地里浇浇水,松松土,施点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带月荷锄归,想想就让人兴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农村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qa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