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891998/18f66c4c7b7e0b2a.jpg)
多图长文预警
本文4531字
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我
我叫范舒阳,一名去年十一月刚刚从杭州东方中学毕业的国际部学生。去年十二月中旬,我参加了在云南曲靖举行的微笑行动。我很荣幸和大家分享一下那些感动我的的故事。
如果你问我,参加这次活动有什么感受,我大概会说,冷!
冷
12月14号
刚到曲靖,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冷。
虽然云南在中国南方,曲靖这个城市,却因为靠近山区,更加寒冷。
刺骨的寒风倒灌进我的羽绒服里,从大巴车到酒店,短短几十米的路,却显得格外漫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1998/71f738619a31b639.jpg)
那天晚上,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们,聚集在一起开会,明确了各自的职责。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1998/5de04bf433613915.jpg)
因为看起来像是学生,我被分配到了宣传组。我们宣传组的工作,就是将每天的进展和挖掘出来戳人泪点的故事发布在公众号上,让更多的人知道,在我国的贫困地区仍有那么一群可爱的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
病
什么是唇腭裂?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平均每生700个婴儿中就有1个患唇腭裂,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所谓的"兔唇"。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1998/8ae5dbeda0933b31.jpg)
可能在浙江杭州,我们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唇腭裂患者。而在欠发达的贫困地区,却有很多少数名族的孩子,没有机会得到治疗。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1998/3233e921dde2b4d6.jpg)
唇腭裂对于患儿和家庭,意味着什么?
在来到曲靖的第二天,在曲靖市妇幼保健院熙熙攘攘的大厅里,我第一次见到了唇腭裂患儿。那场面可以说是触目惊心,以至于我在给父母传图片的时候都警告他们“前方高能预警,小心辣眼睛”。 即使在有心里准备的情况下,仍然让我感到明显的不适,我会不由自主的盯住他们的嘴巴,而不是眼睛。
那么,对于唇腭裂患儿和家庭而言,试想一下,这又意味着什么呢?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患儿的家庭承受着不可言喻的压力。甚至有一位母亲告诉我们,邻居甚至问她是不是在怀孕期间吃过兔肉。久而久之,父母就会选择将还在关在家里,这样也会或多或少会对孩子的人格造成影响。微笑行动的意义,远不仅仅是免费提供一场手术,而是改变了孩子一生。再也不会有人用奇怪的眼神望着他们,也不会有人在背后窃窃私语。治愈一个唇腭裂患儿,不仅仅是治好了孩子的嘴巴,也治好了一个家庭的心病。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1998/06116669b2c60884.jpg)
或许我的语言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接下来,我希望通过分享几个的故事,让你们来感受我内心的触动。
善
12月15日
活动的第一天是术前筛查的日子。医生们将对患儿们进行术前筛查,符合手术条件的患儿将会在医院住下,准备手术。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1998/729ab48e40eef478.jpg)
来自曲靖周边市县的家长们在曲靖市妇幼保健院门口聚集着,抱着孩子(又或者说是背着孩子:p)来到这里接受医生们的检查。在医院门口,一位与众不同的家长很快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1998/800a92ca645fecc9.jpg)
这位出家人穿着一身袈裟,和善的面孔,低矮的身材,让你难以判断性别和年龄。这是一位尼姑,坐着镇卫生所的车,带着孩子来到了医院。
当我们怀着“搞个大新闻”的心态去采访她时,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个故事。
这个孩子叫做龚天赐,出生的时候就患有严重的唇腭裂,亲生父母选择抛弃他,把孩子挂在了一棵树上。砍树的樵夫看见了,把孩子带到了一户人家。那户人家却因为孩子天生患有唇腭裂,又想将这个孩子抛弃。这时候,这位尼姑选择将孩子带回庙里,和其他僧人一起,当作亲生孩子来抚养。我又仔细的打量了一眼孩子,僧人们把他养得也是白白胖胖,根本看不出来是在寺院里长大的。这位“法师”笑眯眯地告诉我们,她们以师徒相互称呼。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1998/2c77a9f772da282b.jpg)
这是小龚天赐第二次接受治疗,这次治疗之后,他就将彻底痊愈,也能和其他孩子一起微笑。
如果说,人们常常把人性本善挂在嘴边却不行动,那么,这就我感受到的,人性的善。
爱
12月16日
第二天,志愿者们(包括我),6点就被酒店叫早从睡梦中叫醒。因为今天,是正式手术的日子。
医生们穿上手术服走进手术室,我们也收拾电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我们将会跟踪报道几个患儿,采访家长的感受,发觉活动的意义。我们俩个跟踪报道的患儿叫做孔博凡。
以下内容摘自微笑中国公众号
(这篇文章其实也是我们写的)
“如果我的孩子真的认我是妈妈,那他一定会留下来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1998/d51110421e7acf02.jpg)
和其他97位唇腭裂患儿一样,孔博凡来自云南乡村一个平凡又普通的家庭。他的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母亲曾是一位幼儿园教师,两人与大儿子的生活虽然谈不上富足,却也其乐融融,幸福美满。当他们满怀期待的迎接第二个孩子的降临时,一片阴云却笼罩在了这个家庭之上
“在孩子三个月的时候,医院的B超检查结果怀疑,我的孩子可能患有唇腭裂”,孩子的母亲朱女士说道,“医生让我去妇幼保健院做进一步确认。”和先生商量之后,两人还是决定把这个孩子生下来。朱女士补充道:“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决定把他生下来。”对于小博凡的母亲来说,生小博凡的经历可谓是她人生中刻骨铭心的记忆,小博凡在妈妈去医院的途中便呱呱坠地,一到医院,医生立即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我们转了两家医院,医生都说这孩子带不活了”,说这些话时,朱女士泣不成声,“这种感觉真的是天昏地暗啊。”当时救活小博凡的希望十分渺茫,朱女士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要把他抱回家,我想试试看我能不能把他养活,我觉得如果我的孩子真的认我是他的妈妈,我想他一定会留下来的,留在我身边。”朱女士解释道。正是因为这个大胆的决定,小博凡最后靠着母乳奇迹般地活了下来,长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
在术前采访的过程中,母亲这种不离不弃的精神,让我们颇为感动。也许,这就是爱的力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1998/f0246f18230d606d.jpg)
早上九点,作为今天的第二床手术,小博凡被推进了手术室。 他的母亲穿着一身红色衣裳,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等候。我们作为志愿者,也在一旁等候。谁知道这一等就是3个小时。没好好吃早饭的我们饿的是前胸贴后背,甚至有一种晕眩之感。所以,虽然和小博凡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我们也越等越着急。(
在小博凡被抱进手术室之前,朱女士说:“我很紧张,很期待,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好好的。”手术进行时,朱女士和小博凡的外婆平静地坐在手术室门口的休息凳上,寸步不离。随着时间推移,朱女士渐渐显得有些焦虑,尤其是当宣传组跟踪访谈人员通知她小博凡已经转移复苏室时,满满的焦虑尽写在了朱女士的脸上。每一次手术室大门的开启,朱女士都会急切地站起来伸着头张望,发现不是自己的孩子时,又带着一丝失落坐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1998/d66c2ddb8df3d2b3.jpg)
只要手术室的门一打开,我们也和孩子的母亲一起,使劲往门口凑。每次门关上,也和孩子的母亲一样失望的坐下。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背上的包感觉更沉重了,双腿也有一些无力之感。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期待值到达顶峰,又在失望中坐下的循环中,孔博凡终于被 漂亮的护士小姐姐抱了出来。
终于,熟悉的哭声从手术室传来,小博凡被抱了出来,朱女士激动地迎了上去。做完手术的小博凡贴着创可贴,但很明显的是,小博凡的样子已经比手术前漂亮多了。回病房的路上,朱女士一边安慰着哭泣的孩子,一边不停地向周围的每一位志愿者致谢。
“谢谢,谢谢你们。”质朴的致谢,这也许是对于志愿者们最强有力的激励。
当孩子被从护士手中交给母亲的一瞬间,我仔细观察了母亲的表情。
第一眼,没有我们所期待的惊喜,而是一种母亲特有的慈祥。你可以从她的双眼中读出对于孩子无限的爱,和那种看到孩子被治愈的幸福之感。
我们,虽然因为完全不同的原因,却也经历母亲似的焦急的等待。在那四个小时里,这位母亲究竟有过怎样的心里活动,我们无从而知。但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惊奇的发现,我们也从旁观者变成了当事人,和手术室外的所有人一起等待,焦虑,释怀。在这等待过程中,我所感受到的母亲的爱,就像阳关一般,撒满了手术室外每一寸空间。
之后,我们和后勤组的大叔还有孩子母亲一起,将孔博凡送回了病房。我们本来还打算第二天继续采访母亲的感受,可惜的是,当我们到医院,他们已经出院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1998/9e0c3081750cff15.jpg)
我希望,当小博凡摘下嘴上创口贴的一瞬间,他和母亲都能露出微笑,而这微笑,就是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和志愿者们,所做一切的全部意义。
冰
人间有真情,有大爱,却也免不了一些互相伤害。
冰冷刺骨,后背发凉,这是我当时最直接的感受。
在发达地区,在广大女权运动者的艰苦奋斗下,我们(特指涉世未生的我)单纯的以为"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然而现实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个家庭来自于社会底层,父母外出打工,老人带孩种田,全年的收入不过万元。患了唇腭裂的,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除了嘴上的特别之处,孩子看起来机灵可爱。这对夫妻说,前三个孩子都是女孩,虽然B超已经查出来孩子有唇腭裂,因为他们想要个男孩,所以生了下来。我当时觉得没有什么,挺同情这个家庭的。
收拾好东西,走到楼梯间,一起采访的曲靖本地志愿者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这对父母得知他们的患有唇腭裂的孩子不是男孩而是女孩,他们还会生下来吗?”一种冰冷刺骨的感觉将我包围起来,冻得我在原地哆嗦。虽然医院里开着空调,冷风也吹不进来,但那种冰凉之感,让我陷入了思考。
如果是个女孩,这个家庭还会那么果断的把这个孩子留下吗?
如果生下来之后,这个孩子会有和龚天赐一样的命运吗?
细思极恐。我希望是我想多了。
我不想谈及太多女权,我也可以选择避而不谈,但是女权问题真真切切的存在,也许要许多人的付出才能得到改善。唇腭裂,或许一场手术就可以痊愈,但是观念问题却不能药到病除。
所以我那天下午都挺阴郁的,毕竟被冻坏了。
暖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就难在坚持
小时候常常听大人这句话挂在耳边,心里却是不以为然。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1998/2c4be7ab8b7a8487.jpg)
然而韩凯医生却刷新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1998/df5c9a8eb9f7eb29.jpg)
其实我特别特别佩服韩凯医生,所以才在分享会之后提出要和他合影。(合影找不到了,存哪去了真是的)真的挺不容易的,这一坚持就是27年。韩凯老师身上的这种精神,这种善意,温暖了我,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人。 所以,我们有一天公众号的题目便是“寒冬,让爱点亮温暖”。
我是韩凯老师口中的年轻人,所谓的00后。这一项事业需要有年轻人来传承,中国还有那么多的唇腭裂患儿需要救治。我想,我会向身边的朋友同学宣传,让他们知道这件事情,伸出温暖的手。
我们
最后,我还是忍不住提一下我们这支志愿者队伍。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1998/4c5e9d03b20bcf1f.jpg)
我们这支志愿者队伍,可谓是从五湖四海而来。有从北京、杭州、西安、上海来的医生护士,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他们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却为着同一个目标从天南海北飞到云南曲靖。我也认识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人。有充满了艺术气息的摄影家,有年轻企业家(简称大佬),也有像我这样为体验人生而来的年轻人。大部分人年龄三四十左右,很多人都是微笑行动的老伙伴了。大家吃饭的时候就像老朋友聚会,喝酒聊天畅谈人生理想。(弄的我初来乍到很尴尬)
我采访的一些医生,从九几年就开始参加微笑行动,一坚持就是十几年。还带着医院里的年轻医生一起来参加,让这个活动延续下去。
让还有一位来自上海的老爷爷,带着自己的女儿来参加活动。虽然年龄不小,却和其他志愿者一起,风里来雨里去,把患儿护送回病房,圆满的完成运输的任务。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1998/7d69e5e7fd860661.jpg)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那位早年微笑行动的受益者,现在的志愿者。身上带着一种迷之自信,与大家一样,她不告诉你你还真不知道她得过唇腭裂。这位姐姐(可是我们一样大啊)在术前安慰室工作,负责对小朋友进行术前安抚。(其实麻醉师一上马上就晕~~~~了2333)谈到术后的心里建设,她说道:“其实很多孩子在术后还需要配合的心理辅导。因为得了这个病,年纪大的话会留下心理疾病,可能比较固执或者沉闷。”
我是这只队伍里最年轻的志愿者,毕竟还没有满十八岁。但我遇见了很多有爱心的人,乐于奉献的人。
我们在一起抱孩子,写文章,过生日,吃蛋糕。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1998/051b48be01d654c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1998/c1f13a78451fd71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891998/7b768c3d773d2e53.jpg)
正如我分享感想时所说,这五天是我放假以来起的最早,最有意义的五天。
在五天里,在医生的手术刀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总共有88位唇腭裂患儿接受手术。
最后感谢各位志愿者无私的付出,能与你们相处五天,是我的缘分。
毕竟,我们所做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脸上的笑脸。
[1] 母亲微笑行动公众号,图片版权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