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本书的内容很密集,有很多实验,然后光看标题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即使看了每章的内容,可能仍然不知道在说什么,感觉每一段都是不同的中心。所以看完第一部分以后我就没心情看剩下的了,反而觉得每章后面的示例才是本章的中心。
这本书主要就是说我们的大脑是有两个系统的,两个系统配合完成我们的思想。然后就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思想的产出过程以及两个系统是如何配合的。
系统1,系统2
1.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的运行时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己控制状态。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我们会忽视显而易见的事,也会忽视自己屏蔽了这些事的事实。
系统1处理不了了的会交给系统2
系统2负责人们的自我控制
认知错觉,尽力避免
2.电影的主角与配角(注意力和努力)
瞳孔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灵敏指示器,系统2有最大负荷
3.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自我控制)
心流:一种将大脑注意力毫不费力的集中起来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使人忘记时间,忘记自己,忘掉自身的问题。(对任务的关注和对注意力的控制)
自我控制和自我损耗
精神动力不足,懒
系统1是冲动的、凭直觉的;而系统2则具备推理能力,但可能懒惰
4.联想的神奇力量(启动效应)
联想的原则:相似性,时空相接,因果关系
启动效应:人的行为和所想的有关系
潜意识
5.你的直觉可能只是错觉(认知放松)
认知紧张&认知放松-造成错觉
系统1让人产生熟悉感,系统2依靠系统1产生的这种熟悉感来作出正误判断。
积极的情感能让系统1认知放松
6.意料之中与情理之中(常态和原因)
系统1的主要功能是维护并更新你个人世界的模式,它呈现的是常态下的思维模式。
见怪不怪
7.字母”B“与数字13(过早下结论)
易变和怀疑是系统2的职责
光环效应
8.我们究竟是如何作出判断的(判断问题)
系统2能调动注意力并搜寻记忆来找到答案。
9.目标问题与启发性问题形影不离(替代和启发法)
目标问题:就是你想作出的评估
启发式问:就是你绕开原来的问题去回答的那个更简单的问题
立体启发法:远处的物体看上去更高大
情感启发式:因为喜欢,所以认同
启发法与偏见
1.大数法则与小数定律(小数定律)
2.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锚定)
暗示,期望值
3.科学的利用可得性启发法(可得性)
通过“实例呈现在脑中的轻松程度”来判断概率的过程
4.焦虑情绪与风险政策的设计(效用层叠)
5.猜一下,汤姆的专业是什么(典型性与基础比率)
6.琳达问题的社会效应(少即是多)
7.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有说服力(原因和数据)
8.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回归平均值)
9.如何让直觉性预测更恰当有效(直觉性预测)
过度自信与决策错误
1.“知道”的错觉(后见之明)
2.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有效性错觉和技能错觉)
3.直觉判断与公式运算,孰优孰劣(人工判断和公式运算)
4.什么时候可以相信专家的直觉(专家型直觉)
5.努力养成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外部意见和内部意见)
6.乐观主义是一柄双刃剑(乐观偏见与过度自信)
选择与风险
1.事关风险与财富的抉择(伯努利理论的错误)
2.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论(前景理论)
3.禀赋效应与市场交易(禀赋效应)
4.公平性-经济交易的参照点(损失问题)
5.对结果可能性的权衡(四重模式)
6.被过分关注的罕见事件(罕见事件)
7.能带来长远收益的风险政策(风险政策)
8.心理帐户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的(心里账户)
9.评估结果的逆转(逆转)
10.善用框架效应,让生活更美好(框架和现实)
两个自我
1.体验效用与决策效用的不一致(体验效应)
2.人生如戏(谈到人生如戏)
3.你有多幸福(幸福感)
4.思考生活(生活的思考)
网友评论